查詢

五月十七夜大雨歌

去年五月望,流水满一房。

今年后三夕,大雨复没床。

我辞江海来,中原路茫茫。

舟楫不复见,车马驰康庄。

矧居圜土中,得水犹得浆。

忽如巨石浸,仓卒殊徬徨。

明星尚未启,大风方发狂。

叫呼人不应,宛转水中央。

壁下有水穴,群鼠走踉蹡。

或如鱼泼刺,垫溺无所藏。

周身莫如物,患至不得防。

业为世间人,何处逃祸殃。

朝来辟沟道,宛如决陂塘。

尽室泥泞涂,化为糜烂场。

炎蒸迫其上,臭腐薰其傍。

恶气所侵薄,疫疠何可当。

楚囚欲何之,寝食此一方。

羁栖无复望,坐待仆且僵。

乾坤莽空阔,何为此凉凉。

达人识义命,此事关网常。

万物方焦枯,皇皇祷穹苍。

上帝实好生,夜半下龙章。

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

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聽羅道士琴
下一篇詩文: 先太師忌日
詩文作者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鹹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100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