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浣溪沙·雨過殘紅溼未飛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

游蜂酿蜜窃春归,金屋无人风竹乱。

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浣溪沙
下一篇詩文: 浣溪沙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雨後幾朵殘花還溼漉漉地掛在枝頭,沒有隨風飛散凋落。一帶疏籬,透進星星點點的斜暉。那些竊香釀蜜的蜂兒遊蕩夠了,都忙著回窠了。
房屋中空寂無人,只有窗外的竹樹在晚風中搖擺。薰衣的香篝裡,水沉的香氣經過一整天,已經變得很稀薄了。屋中主人在整個春天中總有懷人的時候吧!

註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一作《浣溪沙》,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
殘紅:凋殘的花,落花。
斜暉:亦作“斜輝”。指傍晚西斜的陽光。
遊蜂:飛來飛去的蜜蜂。

參考資料:
1、劉斯奮譯著. 劉斯奮詩譯宋四家詞選 周邦彥[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50.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孫虹《周邦彥寄內系列詞編年考證》認為此詞寫於周邦彥荊州、長安遊學期間,初步斷定其寫於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至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之間。

參考資料:
1、譚新紅,李燁含編著. 周邦彥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M]. 武漢:崇文書局 ,2017,72-73.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是一首抒寫閨中懷人的小詞。此詞上闋寫戶外:雨後斜陽照著枝上殘花,遊蜂竊得花香,飛進蜂窩釀蜜。下闋寫戶內:閨房之內,悄無一人,只見窗外春風掠過,竹影斑駁映地,香爐內的水沉香料,整天吐著輕微的氤氳。此詞通體停勻,輕重平衡,尤以兩結輕靈蘊藉,如一足亭亭玉立,饒有無窮情致。

  上片寫屋外景物。這是一個暮春的傍晚,一場春雨剛過,枝頭的幾朵殘紅被雨水沾溼了,還沒有隨風飛散凋落;一帶疏籬,透過了星星點點的斜暉。“殘紅”點明春暮,“斜暉”點明日暮。春殘、日幕,再加上暫留枝頭的殘紅、轉瞬即逝的斜暉,這一切物象,對於一個在懷人的寂寞期待中消逝著青春歲月的閨中人,自會引起很深的悵觸。

  上兩句寫靜物,接下來一句轉寫活動中的事物:“遊蜂釀蜜竊香歸。”遊蜂採花釀蜜,本身就標誌著春天的活潑生機和散發著歡樂的青春氣息,它在傍晚時分竊香滿載而歸,更標誌著春天的收穫和美好的歸宿。這對於嚮往著青春歡樂的女主人公來說,又是一種撩撥和刺激。“竊香”二字,還包蘊著某種愛情上的暗示。如果說,前兩句是用春殘、日暮的景象正面烘托,那麼這一句便是用富於活力的物象反面襯托。手法不同,目的卻是一致的。

  “金屋無人風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從屋外過渡到屋內。“金屋”暗用金屋藏嬌的典故,暗示女主人公的身份可能是貴家姬妾一流。傍晚時分,整個屋宇庭院,空寂無人,唯見微風起處,竹影參差搖曳。這靜中之動,越發襯托出了金屋的靜悄與寂寞。屋子裡面,燃著沉水香的熏籠,因為已經燻燃了一整天,只剩下了一絲絲似有若無的香菸。這景象,透出了金屋永日的寂靜和女主人公意緒的索寞無聊。“亂”字,“微”字,還讓人聯想到女主人公心情的不寧和思緒的澀滯。

  前面五句,從屋外到屋內,透過層層鋪敘渲染,已經創造出一個充滿寂寞無聊、空虛悵惘氣氛的環境,困居金屋的女主人公的傷春意緒也隱然可觸,結句勢必要歸結到女主人公身上,而且似乎必用重筆方能有力地收住。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這裡並沒有直接讓女主人公出現,只用作者的口吻側面虛點,還採用了“一春須有憶人時”這種帶有猜度意味的輕軟筆意,彷彿說:處在這樣空寂的環境裡,金屋中人在整個春天總該會有懷人的時候吧。明明是必然會有,卻故意用或然的口吻;重意輕點,內容與形式似乎不協調,卻反而更加讓人感覺到這輕點所蘊含的感情容量。微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在這裡得到了重筆直抒所不能得到的效果。這一收束,與前面的含蓄筆法也構成了和諧的統一。

  這首詞情景相分,又交融無間。表達上文從字順,選用意象清麗流暢。下片寫人情,亦從自然中流露,不顯傷感、不表怨怒,一氣呵成。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俞平伯,施蟄存撰寫. 唐宋詞鑑賞辭典 唐、五代、北宋 上[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 ,1067-1068.

2、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 宋詞鑑賞大全集 上[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 ,281.

展開↧
詩文作者
周邦彥
周邦彥

周邦彥(1057—1121),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

神宗趙頊元豐初,在汴京作太學生,寫了一篇《汴都賦》,描述當時汴京盛況,歌頌了新法,受到趙頊的賞識,被提拔為太學正。以後十餘年間,在外飄流,作過廬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蘇省)縣令等。哲宗趙煦紹聖三年(1096)以後,又回到汴京,作過國子監主簿、校書郎等官。徽宗趙佶時,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負責譜制詞曲,供奉朝廷。又外調順昌府、處州等地。後死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37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