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魯地的酒色如琥珀,汶水魚紫鱗似錦。
山東小吏豪爽俊逸.提來這兩樣東西送給客人。
二人意氣相投,兩相顧惜,兩條魚一杯酒以表情意。
魚兒吞吐雙鰓,振起鰭鬣,跋刺一聲,要從銀盤中跳去。
喚兒擦淨几案揮刀割肉,紅的如同花落,白的好似雪飛。
為你下箸吃足了酒,著鞍上馬,醉濛濛地歸去。

註釋
中都,唐代郡名,治所即今山東汶上縣。開元九年,唐改蒲州(今山西永濟蒲州)為河中府,建號“中都”。
魯酒:魯地的酒。
汶魚:一種產於汶水的河魚,肉白,味美。汶魚是汶河流域所產的赤鱗魚,古時用作貢品獻給帝王。汶:汶水。汶水離中都二十四里。據《元和郡縣誌》,汶水北離中都縣二十四里。
豪吏:有豪氣的官吏,這裡稱美中都小吏。
遠人:遠來的客人,指李白自已。
呀呷:吞吐開合貌,形容魚的兩腮翕動。
鰭(qí)鬣(liè):魚的背鰭為鰭,胸鰭為鬣。
撥剌:魚掉尾聲。
幾:桌案。
霜刃:閃亮的利刃。
白雪:《文選》卷三十五張協《七命》:“爾乃命支離,飛霜鍔,紅肌綺散,素膚雪落。”李白詩意本於此,謂剖開的魚紅者如花,白者如雪。
箸:筷子。
著:登。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84-685

2、王纘叔.食經·食單·食療方:西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226

3、蔡毅.中國曆代飲酒詩賞析: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2-73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公元746年(天寶五年),李白臥病任城很久,秋天,病稍好,又去遊覽魯郡,到達中都。中都一位久仰李白盛名的小官攜斗酒雙魚到旅館拜訪李白。席中,李白詩興大發,作此詩以酬謝。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84-685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記述詩人在浪跡江湖的旅途中,收到中都一小吏贈送的酒、魚,便豪興大發,烹魚煮酒,二人對酌,直到酒酣飯飽,才“醉著金鞍上馬歸”。

  “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是盛讚中都小吏禮物的珍貴。以“斗酒詩百篇”而著稱的“謫仙人”李白,對山東名酒素有特殊的感情,曾經為此寫下熱情洋溢的詩句:“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中都小吏帶來的美酒也是光“若琥珀”,這就使李白愈感謝小吏的情意。

  中都小吏能以名貴的貢品金赤鱗贈送李白,可見其情深意長。李白在詩的頭兩句首先從光彩色澤上對魯酒,汶魚進行點染,說明禮物的名貴,為下文抒寫小吏對詩人的摯情做好鋪墊。“山東豪吏有俊氣,手攜此物贈遠人”直抒胸臆,熱情讚美中都小吏高尚的心靈,讚美小吏對李白這異鄉“遠人”的深情厚誼。第三句中詩人不用“小吏”而用“豪吏”,既是對小吏的尊重,又暗示出李白對中都小吏位雖卑,德卻高的讚賞,換句話說,“小吏”德本高位卻卑,說明封建社會的黑暗。

  “意氣相傾兩相顧,斗酒雙魚表情素。”在這兩句詩中,直接吟詠彼此之間的真摯的友誼。中都小吏和詩人的“兩相顧”,因為二人的意氣之“相傾”。而二人“意氣相傾”的力量支點又都在於有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崇高心靈。正由於有了這共通的價值觀,因此中都小吏對“賜金放還”的李白不但不鄙棄,相反,還“意氣相傾”地“攜斗酒雙魚於逆旅”來拜訪。也正由於有了相通的心靈,因此李白對小吏那不附炎趨勢的高尚品格才愈加欽佩,“斗酒雙魚表情素”一句是對“意氣相傾兩相顧”的補充,“斗酒雙魚”原本是中都小吏為“表情素”贈予詩人的禮物,但在“恨相逢之晚”的氛圍中,詩人卻將“斗酒雙魚”“借花獻佛”般地反贈小吏,表達了詩人對小吏由衷敬慕的“情素”。

  “雙鰓呀呷鰭鬣張,跋刺銀盤欲飛去”兩句。是寫赤鱗魚出水後的神態:赤鱗魚發著呀呷的聲音,鰭鬣都大張開來,在盤中激烈地翻滾著幾欲飛走。“呼兒拂幾霜刃揮,紅肥花落白雪霏”兩句,重在描寫宰魚,做魚的過程,意思是招呼孩子擦淨桌案揮刀宰魚,雪白肥嫩的魚肉呈現在眼前。這裡“呼”、“拂”、“揮”三個動詞給人以歡快之感,使詩句的內在節奏感迅速加快;而“紅”、“花”、“白”三種鮮亮的色彩,也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這些充滿動感和色彩感的字詞的巧妙間用,顯示出李白及其家人酬謝中都小吏時輕鬆快捷的心情。

  結句“為君下筯一餐飽,醉著金鞍上馬歸”,意思是希望小吏開懷暢飲,之後再上馬酣然歸去。這首詩歌雖然不象《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詩作一樣著名,但在李白描寫友情的詩歌中仍不失為一首佳作。它體現了詩人對下層百姓的深摯友情。

  李白自離長安後,飽覽世態之炎涼,倍嘗勢力小人的鄙視。困窘之時,素昧平生的中都小吏能毅然衝破世俗樊籬,“攜斗酒雙魚於逆旅”拜訪李白,更顯其心靈之美。同時透過揭露小吏的位卑與心靈的高潔之間所存在的矛盾,控訴摧殘人才的封建社會。另外,此詩寫魚酒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而李白豪爽坦誠、熱情待人的音容笑貌,也宛然可接。

  “意氣相傾兩相顧”,也顯示了一代大詩人與下層社會一小吏意氣相投的真摯友誼及心心相印的心靈之美。

參考資料:
1、蔡毅.中國曆代飲酒詩賞析: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2-73
展開↧
詩文作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105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