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一作塞上聞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胡人吹起羌笛響在戍樓之間,戍樓之上景象蕭條月光幽閒。
借問悠悠的落梅樂曲有幾首?長風萬里吹拂一夜灑滿關山。

註釋
王七:指詩人王之渙。玉門關:地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即小方盤城。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
胡人: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稱呼。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蕭條: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閒:這裡有清幽之意。
借問:猶詢問。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屬於漢樂府橫吹曲,善述離情。凡幾:共計多少。
從風:隨風。關山:這裡泛指關隘山嶺。

參考資料:
1、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9-10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高適曾多次到過邊關,他兩次出塞,去過遼陽,到過河西,對邊塞生活有著較深的體驗。這首詩是高適在西北邊塞地區從軍時寫的,當時他在哥舒翰幕府。根據岑仲勉《唐人行第錄》所載,此詩是對王之渙《涼州詞》的酬和之作。

參考資料:
1、謝楚發 .高適岑參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1年10月版 :第9-10頁 .
展開↧
詩文作者
高適
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42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