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
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那可论,
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馀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
行人尚识夷门道。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有水东流。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
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那可论,
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馀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
行人尚识夷门道。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有水东流。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