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會同館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出使萬里臣孤單一人,如今已到殉身報國的時分。無非是大海中一個小小的氣泡,我將生命看得很輕很輕。
敬慕當年蘇子卿,誓與漢節同死生,公羊能否生乳何須問!

註釋
致命秋:拼命報國的日子
漚浮:水中氣泡。
“提攜”兩句:以漢蘇武自許。蘇武,西漢大臣,字子卿。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堅不投降。放逐北海牧羊,吞氈飲雪。匈奴揚言:待公羊生乳,始可釋。但蘇武手持漢節,歷盡艱辛十八年,終不屈志。
不:同否。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使金組詩的最後一首。據作者自注,金人稱接待宋朝使臣的館舍為“會同館”。自注又說:“授館之明日,守吏微言有議留使人者。”即謂詩人作為宋使有被扣留在金的危險。因此,此詩如一紙氣幹雲霄的壯烈宣言。前兩句說不以個人微軀為念,但期以身殉國,表現出一種無畏的犧牲精神。後兩句以漢代出使匈奴的蘇武自許,表現出一種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據有關記載,這絕非泛泛之言,出使前作者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萬里殉國的決心,在金國的朝廷上也確乎有此驚人的無畏表現,最後終於不辱使命,全節而返,聳動朝野。
展開↧
詩文作者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贈五官,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198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