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相見歡·落花如夢悽迷

婉約詩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補充糾錯
下一篇詩文: 相見歡·微雲一抹遙峰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落花如煙似夢,悽婉迷茫;紅日墜向小樓之西,室中麝蘭飄香。
無限憂愁使閨中人容顏消瘦,可沒人知道她的憂傷。閒來無事調弄鸚鵡,教它誦唸情郎贈我的詩章。

註釋
悽迷:形容落花凋謝零落的樣子。
麝(shè)煙:焚燒麝香所散發的香菸。麝煙即點燃麝香所散發的煙。麝香是一種高階香料,室內放一丁點兒,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
潛下小樓:指太陽已經落到小樓偏西的地方。
閒教鸚鵡:此句化用前人意象。柳永《甘草子》: “卻傍金籠教鸚鵡,念粉郎言語。”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山有扶疏編.《一生最愛納蘭詞 辛苦最憐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19頁

2、鄭在瀛 張聲啟.《中國曆代愛情詩萃》: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01月:第525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詩人時年20歲。婚後夫妻兩人情感篤深、琴瑟和鳴、無限恩愛,有過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這首詞正作於此階段,這是一首展現他們情感歷程的詞章,也是他們正在熱戀時期所寫的。

參考資料:
1、傅璇琮,陳虎主編;潘守皎著.《哀怨與豪情的交織 說宋詞》: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年1月:第157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相見歡·落花如夢悽迷》是一首“閨怨詞”,詞中描寫的是一個女子在閨閣之中懷春思人的情形。

  上闋寫春天即將過去,曾經在枝頭上絢爛地綻放過的花朵,這時已經凋零,看著枝頭殘花,花瓣在風中翩翩飛舞,少女覺得自己恍如夢中,但是這場夢帶著淡淡的悽清迷惘。納蘭透過寫麝香慢慢燃盡,來暗指時間的推移,結合下一句“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可知這位閨中女子看著園內紛飛的落紅,一直到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加上韶華即逝,本就沒有積極向上的氣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無限,愁緒更是強烈。從“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經不止一次在夕陽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飄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點點的情況亦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這種愁日復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陽中積累著,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長,說不清也道不明。

  下闋的第一句,納蘭把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愁緒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現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了一個愁容滿面,倦於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為了來排遣心中無限的憂愁,少女便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在閒來無事之時就教自己的鸚鵡來吟誦情郎為自己寫下的情詩。雖然此舉可以暫時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鸚鵡唸詩之後,留下的則是更多的空虛和無奈。曾經的那些詩是他親口唸給自己聽的,而如今,唸詩的有情人卻變成了一隻不解風情的鸚鵡,讓人感嘆心酸。

  這首詞寫得極為含蓄,甚至納蘭連詞中的主人公是誰都沒有直接告訴讀者。整首詞彷彿是許許多多破碎的畫面,需要讀者在心中把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細細品讀,還不難發現納蘭在作詞時確實頗為用心,就在這短短的三十六個字之間,他分別運用了環境描寫、心理描寫以及動作描寫,筆筆細膩生動,形象傳神。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納蘭詞全集 彙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年3月:第286頁
展開↧
詩文作者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316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