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點絳唇·一種蛾眉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採桑子 九日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同樣的蛾眉月,但下弦之月就不如上弦月好。就像那愁苦之時下垂的眉毛不如歡樂時上彎的眉毛好一樣。被滯留在北國的庾信年紀未老,為何過早地開始傷心呢?
白色牆壁上落下月亮的餘暉,竹影在窗欞間輕輕搖曳。相思的人獨守空閨,直到烏鴉聲起、清曉將至,月亮也落下來了,徒留一人對影憑弔。

註釋
一種:猶言一樣、同是。蛾眉:蠶蛾的觸鬚彎曲細長,故用以比喻女子的眉毛。此借指月亮。
下弦:指農曆每月二十三日前後的月亮。初弦:即上弦,指農曆每月初八前後的月亮,其時月如弓弦,故稱。古人以蛾眉代指女人的眉毛,又以上弦、下弦之月代指女人的眉毛下垂或上彎。
庾(yǔ)郎:即庾信,南北朝後周人,駢文寫得尤好,著有《傷心賦》,傷其女兒與外孫相繼而去時的悲傷。詞人二十三歲喪妻,故以庾信自況。
素壁:白色的牆壁、山壁、石壁。斜暉:指月光。
烏啼:烏鴉鳴叫。又下西樓:指月落。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納蘭詞:鳳凰出版社,2012-05-01:36-37

2、子艮.納蘭詞:萬卷出版公司,2012-07-01:38-39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點絳唇·一種蛾眉》是詞人於第一任妻子盧氏難產死後所作,是一首悼亡詞。盧氏才貌雙全,知書達理,性情溫雅,與詞人恩愛情篤,故其死後,詞人悼亡之音破空而起,這首詞便是詞人在《飲水詞》中悼亡盧氏的一首代表作。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詞汪刻本有副題《對月》。從詞中所抒寫之情景看確是一首對月傷懷、淒涼幽怨之作。

  詞的上闋從“一種蛾眉”寫起,一語雙關,既是言月,也是言人。從月解,蛾眉,自然指蛾眉月。“下弦不似初弦好”說的是下弦月不若上弦月出現在滿月之前,它出現在滿月之後,故而殘缺,雖同是蛾眉,卻是寄了無限的哀傷;另下弦夜半後現,自是詞人傷心難寐,輾轉反側思念舊人的時分,從人解,此處便是說那下垂的眉毛不如上彎的眉毛好,即愁苦之時的眉毛不如歡樂時的好,意思是說此時的離懷愁緒不如歡聚之快樂。而此處下弦也所暗指詞人續娶的妻子官氏,初弦則暗指死去的盧氏,體現詞人對官氏的不滿和對盧氏的痛惜與懷念。詞人如此作法,可謂婉曲而哀怨。“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庾信因《傷心賦》而著名,而詞人二十三喪妻,此處以庾信自比,感慨自己雖未老去,卻過早的傷心了。故自問“何事傷心早。”

  詞的下闋轉以景語出之,化情思為景句,又含蘊要眇之至。“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這一句採用了白描的手法,物象並沒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卻帶出了深長而清淡的意境:冷冷清輝,清清素壁,窗前竹影橫斜,深淺搖曳,似人有無盡心事。納蘭性德似乎一輩子都為心愛之人委婉繾綣,“空房悄”便是詞人對死去的妻子盧氏的追思了。“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又是一個不眠之夜,聽烏啼,看殘月西沉,空對素壁,孑然影吊。想蛾眉何在,下弦月殘獨憑弔,自然不如上弦月時,共剪窗燭罷。然而房空人去,只有獨自嘆息了。此句應為通篇詞眼,流露出詞人的滿懷愁緒。

  這首詞先是採用了聯想和比喻兩種藝術手法,用“蛾眉”、“下弦”、“初弦”等形象隱喻所思之人的情貌,清新而婉曲地表達了詞人對所思之人的愛慕和憐惜。又自比古人,用庾信點出自己的哀痛和思念。而後以景語出之,化情思為景句,又含蘊要眇之至。結尾處又用“空房”、‘烏啼“、”又下西樓“等悽婉意象,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寂寥與幽怨。

  同時該詞的特點是短小而精緻深長,言辭清淡而意蘊深遠,這表現為詞人所用的意象都是冷色調意象,帶出的意境清素而悽婉,渲染的氛圍悽清冷寂,處處點化出詞人的思鄉懷人之愁。

參考資料:

1、子艮.納蘭詞:萬卷出版公司,2012-07-01:38-39

2、納蘭容若.納蘭詞全編箋註: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07-01:44

3、子艮.一生最愛納蘭詞:瀋陽出版社,2009-11-1

展開↧
詩文作者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316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