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適吳詩

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

心惙怛兮伤悴,忘菲菲兮升降。

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

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

固靡惭兮独建,冀异州兮尚贤。

聊逍遥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

傥云暏兮我悦,遂舍车兮即浮。

过季札兮延陵,求鲁连兮海隅。

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

惟季春兮华阜,麦含英兮方秀。

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

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

口嚣嚣兮余讪,嗟恇恇兮谁留。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下一篇詩文: 九字梅花詠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離開故土遠行他鄉,將赴東南尋求棲身。
內心慘痛感到憂傷,心情起伏翻騰不停。
想乘車策馬、恣縱遠騁,憎恨世俗構作讒言。
競相任用奸邪、拋棄正直,時人都爭先恐後阿諛進讒。
我本無慚愧獨立於世,希望他鄉能崇尚才德。
姑且逍遙,遨遊快樂,追隨仲尼足跡周遊四方。
倘若見到使我高興的地方,我就拋掉車馬,登上舟船。
前往延陵拜訪季札,去到海邊尋找魯連。
雖不能目睹他們的光彩,希望其神靈與我同美。
想念春末時節萬花繁盛,麥首吐芽剛剛抽穗。
悲嘆盛明的時代非常遙遠,傷悼芳香日益轉臭。
悲嘆我心不能實現,長期鬱結,哪有盡頭?
讒言眾多對我誹謗,感嘆恐懼,誰人能留?

註釋
遐:遠。
集:停留。
惙怛:憂傷的樣子。
傷悴:悲愁。
邁:遠行。
舉:選拔,任用。
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
競舉枉兮措直: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措: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
唌:讒言急切的樣子。
冀:希望,期望。
異州:指吳地。
纘:繼。
仲尼: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
儻:同“倘”。指灑脫不拘,不拘於俗。
季札:春秋時代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傳為避王位躬耕於舜過山下。
延陵:季札的封地。
魯連:即魯仲連,戰國時名士,善於出謀劃策,常周遊各國,為其排難解紛。
海隅:魯仲連晚年歸隱於齊魯一帶的海濱。
阜:豐富。
茂:盛大。
邁:時光流逝。
愍:憐憫,哀憐。
訕:誹毀。
恇:害怕,驚恐,恐懼。

參考資料:

1、曹道衡選注,兩漢詩選,中華書局,2005年01月第1版,第186頁

2、許嘉璐等·二十四史全譯:後漢書第三冊·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梁鴻和妻子曾隱居在霸陵山中.由於他作《五噫歌》招致皇帝的不滿,於是改姓運期,名耀,字侯光,和妻又避居到齊魯一帶,後來又將去吳,這首詩就是將行時所作的。

參考資料:
1、賀新輝主編,古詩鑑賞辭典 (上),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08,第197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全詩共分為三段。第一段是說詩人慾離開居住多年的舊邦,去遙遠的東南吳地的原因及心情。由於這舊邦政治昏暗,邪佞小人得到升遷提拔,而正直之士卻得到疏遠、放逐。在這種汙濁的風氣之中,詩人保持自己高潔的品德,特立獨行,問心無愧。他想到東南吳地去,希望異州之人貴尚賢德,自己能夠得到重用,以便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想到這些,詩人的內心是憂傷憤懣的,情緒是忐忑動盪的。這一段有力地批判了當時醜陋的現實。

  第二段是說詩人要逍遙自在地遨遊,學孔子周遊列國,尋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追慕季札、魯仲連那樣的人。這一段寫了詩人的理想追求。季札是春秋時期吳王諸樊的弟弟,多次推讓君位,不慕富貴。魯仲連是戰國時期的齊國人,善用計謀,常周遊列國,排難解紛,義不帝秦,功成不受祿。雖然季札、魯仲連都是古人,看不到他們的儀容風采了,但自己還是希望與其神靈同美。

  第三段寫了詩人悲嘆時光流逝,青春不再。大自然已屆春暮,花樹蕭森,麥苗含秀,想到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已經消逝,香草衰敗,報國無門,報恨無窮。這一段是訴說賢人志士被壓抑的苦悶。

  從《適吳詩》這三部分的構成來看,梁鴻是繼承了《離騷》的“忠怨之辭”與“比興之義”。全詩鮮明地體現了批判醜陋現實的抗爭精神,堅守自己的美政理想。魯迅指出:屈原以後有不少人“雖學屈原之文辭,終莫敢直諫,蓋綴其哀愁、獵其華豔,而‘九死而未悔’之慨失矣。”(《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而梁鴻卻不是這樣,有抨擊昏暗政治的切激之辭,有被讒遭逐的牢愁之思,有景慕先賢的理想追求,這就是《適吳詩》高出其它辭賦的地方。

  詩人在五言詩“上三下二”結構的句子中加一個“兮”字,變成“一、三、二”的節拍,造成舒緩整齊的韻律,使每一句詩中的詞語奇偶相配、節奏鮮明。有的就是對偶句:“過季札兮延陵,求魯連兮海隅”、“哀茂時兮逾邁,愍芳香兮日臭”和“口囂囂兮餘訕,嗟恇恇兮誰留”,韻律很美。

  《適吳詩》是介於辭賦和五言詩之間的過渡性作品。劉勰認為“賦萌於騷”(《文心雕龍·詮賦》:然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字於楚辭也)。大賦善鋪陳事物,拙於抒情。由大賦又蛻化出善於抒情的小賦。《適吳詩》在描寫濃愁莫解、積恨難遣方面很像離騷,很多詞彙就直接來自離騷。但在句式方面不像《離騷》那樣長短錯雜,而是每句整齊的五言加一個“兮”字,典型地反映了文人五言詩正逐步走向成熟,尚未完全擺脫辭賦影響的痕跡。

參考資料:
1、呂晴飛等·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年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適吳詩》是一首六言詩,為介於辭賦和五言詩之間的過渡性作品。該詩有力地批判了當時醜陋的政治現實,訴說了賢才志士被壓抑的苦悶。全文與《楚辭》中的六字句相類,因每句都使用“兮”字,故可以騷體視之。全詩鋪陳排敘,韻律優美;其氣勢恢宏,格調蒼勁,頗具藝術感染力。
展開↧
詩文作者
梁鴻
梁鴻

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人,生卒年不詳,約漢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間在世。少孤,受業太學,家貧而尚節介。學畢,牧豕上林苑,誤遺火延及他舍。鴻悉以豕償舍主,不足,復為佣以償。歸鄉里,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妻以女,鴻盡謝絕。娶同縣孟女光,貌醜而賢,共入霸陵山中,荊釵布裙,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章帝(肅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乃改複姓運期、名耀、字侯光,與妻子居齊、魯間。終於吳。

2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