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囚山賦

  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涌夫波涛。纷对回合仰伏以离迾兮,若重墉之相褒。争生角逐上轶旁出兮,其下坼裂而为壕。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渍厚土兮,蒸郁勃其腥臊。阳不舒以拥隔兮,群阴冱而为曹。侧耕危获苟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劳。攒林麓以为丛棘兮,虎豹咆㘎代狴牢之吠嗥。胡井眢以管视兮?穷坎险其焉逃?顾幽昧之罪加兮,虽圣犹病夫嗷嗷。匪兕吾为柙兮,匪豕吾为牢。积十年莫吾省者兮,增蔽吾以蓬蒿。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李姬傳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永州的邊郊群山環繞,山峰好像波浪一樣向前奔騰著。高低錯落的群山互相掩映,就好像是重重疊疊的牆壁在比試各自的高度。它們都爭搶著往上面衝、往外面跑,山峰的下面,彷彿是斷裂了的壕溝一樣。人們都還在為平坦的地勢而高興,可還沒有高興完一畝地的地方,地勢就又開始變高了。每當山裡面有雲霧的時候土地就會被打溼,蒸騰出的味道十分腥臊。陽氣在這裡淤積不前,許多冰涼的陰氣就和它開始結合。勞苦大眾們都在危險的山上勞動才能夠獲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我對他們所遭受的這些辛勞十分同情,也很心疼!山峰下面茂密的森林就像是將我束縛住的荊棘一樣,老虎、豹子的吼聲就像是看管監牢的野獸的叫聲。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待著像青蛙一樣坐井觀天?原因是即使是到了險阻的群山外面也沒有可以逃往的地方!所以在自己受到莫名的冤屈的時候,就算是聖人也是害怕惡語中傷的。我本來不是兕,但是被關到了木籠裡面;我本來不是豬,但是被關進了牢圈!足足十年過去了,沒有人來問過我,在我身邊好像只有那些遍野的蓬草和蒿草!只是世事得到不斷的治理,賢德的人才能被重用,是誰把我困在這無邊無涯的深淵裡的?

註釋
囚山:指作者被囚禁在山上,這是一種形象的說法,長時間地被山包圍,好像是被囚禁了似的。
楚越之郊:指的是楚地和越地的邊郊處,借指作者被貶之地永州。環:圍繞。
勢:山勢。騰湧:奔騰的樣子。
紛: 特別多的樣子。對:是。
回合:圍繞。
離迾(liè):有的離散,有的遮擋。迾,遮擋。
重:重重疊疊。
墉(yōng):指城牆。
褒:本義為讚頌,在這裡通“抱”,指環繞。
爭生:比著加高。
角逐:競相爭勝。
軼(yì):超出、超過。
旁出:多方伸展。
坼(chè):迸開,出現裂痕。
壕(háo):溝壑。
欣:高興、喜歡。頹:傾斜。
就:趨向、趨從。
曾(zēng):可是、但是,竟然。
不畝平:不到一畝地是平的。
沓(tà):集合、聚合。
漬(zì):潤澤。厚土:指土地。
蒸:指瘴氣。
鬱勃:茂盛。鬱,變得強烈。
腥臊:很難聞的氣味。
陽:指陽氣。
舒:舒展、順暢。
擁隔:堵塞。
群陰:眾多汙穢。陰,指陰氣。
冱(hù):凍裂。曹:相照應、掩映。
側耕:在山邊耕作。側,指土地不平坦。
危獲:在高險的山地上收穫。苟:苟且。
增勞:加重勞苦。
攢(cuán):聚集,集中。
麓(lù):指山腳。叢棘:指的是古代囚禁犯人的地方,為了防止犯人逃跑,周圍都用荊棘堵上。
咆㘚(hǎn):動物吼叫的聲音。
狴(bì)牢:在這裡指的是監獄。狴,古代的一種野獸,叫作狴犴(àn),是用來看護監獄門的。
吠嗥(háo):大叫。
胡:為什麼。
井眢(yuān)以管視:坐井觀天。眢,井枯無水,一作“殞”;管視,見識狹隘。
窮:歷盡。
坎險:地勢上高低錯落。
顧:顧念,念及。
幽昧之罪:沒有名目的罪過。
幽昧:昏暗不明。加:加身。
雖:即使。病:憂慮、憂患。嗷嗷:雜亂的聲音。
匪:同“非”,不是。兕(sì):像犀牛一樣的野獸。
吾為柙(xiá):指我被關在木籠中,意同“柙吾”。柙,關猛獸的木籠;為,被
豕(shǐ):豬。吾為牢:我被關在牢圈中,意同“牢吾”。
積:一共。省:問起、問候。
蔽:遮蔽,埋沒。
蓬蒿(hāo):這裡指蓬草和蒿草。
聖:開明的君主。理:治理。
賢:優秀的臣子。進:提拔進用。
吾山:指永州的自然山水。
滔滔:形容時間的流逝。

參考資料:

1、柳宗元著,崇賢書院釋譯.圖解柳宗元集.合肥:黃山書社,2016年:152

2、阿忠榮,張廷銀選注.柳宗元.大連:大連出版社,1998年:140-141

3、洪迎華,尚永亮編選.柳宗元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167-170

4、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著.柳宗元詩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37-38

5、趙逵夫編.歷代賦評註(唐五代卷).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420-422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篇賦作於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這個時候柳宗元被貶謫於永州,此地四面環山,久不得出,因此,丘林草木都視被柳宗元視為囚牢,故有作此賦。

參考資料:
1、畢萬忱,何沛雄,洪順隆著.中國曆代賦選(唐宋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210-212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篇賦描寫了永州群山環繞宛如牢籠的景象,運用兩句說一事的方法,層層推進,“兮”字加在中間,能更充分的表達感情,楚辭的悲愴之感油然而生,賦的後半部分直抒胸臆,放聲號哭,讓人只覺悲不忍聞。全賦淋漓盡致地抒洩了作者的痛苦與悲涼。

  開頭八句,寫地處楚、越之間的永州的山形地勢。“楚越之郊”二句說永州地區萬山環繞,山勢騰踴如波浪起伏。“波濤”一喻,是從其動態方面來看的。“回合仰伏”二句,又說山丘峰巒之形態,或環回,或接合;或上仰,或下伏;或稍離,或遮攔,不一而足。“重墉”一喻,是從其靜態方面來看的。“沓雲雨”四句,寫永州之氣候讓人難以適應:過量的雨水浸漚著厚厚的泥土,腐草爛葉蒸騰著腥臊的氣味;陽氣被壅隔而不能舒發,陰氣卻連成一片,沉凝固塞,籠罩著山林。這使當地人民生活困苦,也使作者的身心健康都受到嚴重摧殘。“哀斯民之增勞”一句有如《離騷》“哀民生之多艱”一句,將自己和民眾的痛苦全部包含在內。

  “攢林麓”二句以林麓代叢棘,以虎豹代獄大,以明喻第二次點題。“胡井眢”句就自身立言:我為何這樣缺乏遠見,乃至歷盡坎坷險阻而無處逃遁,沒有出路?作者為了實現政治理想而參加“永貞革新”,正所謂“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結果卻是遠貶蠻荒,正是“井眢管視”。“顧幽昧”二句,立即轉入正論,這是第三次點題,其中“雖聖”一詞有著強烈的反諷意味。最後以“山之囚吾”第四次點題,淋漓盡致地抒洩了作者的痛苦與悲涼。

  全賦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透過“借喻”的手法,突破傳統的“以朝市為籠”,把永州的群山比作狴牢,以極為奇特的構思,透過兩句說一事來層層推進,巧妙而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壓抑十年卻無處訴說的幽怨激憤。

參考資料:

1、羅斌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 第一卷.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217-219

2、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著.柳宗元詩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37-38

3、趙逵夫編.歷代賦評註(唐五代卷).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420-422

4、畢萬忱,何沛雄,洪順隆著.中國曆代賦選(唐宋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210-212

5、呂晴飛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辭典 第3卷 重排版.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第1版:12-16

展開↧
詩文作者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235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