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最高樓·醉中有索四時歌者為賦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南鄉子·舟中記夢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從長安告老回家了,在一直呆過了七十年之後;多麼的不易呀,七十年,這自古以來都少有!——我倦了,與其閒置,不如歸來。歸來好啊:夏天,看荷花:涼雨過後,池塘的夜多美;秋天,看桂花:淡淡的風裡,小山也不錯。別問怎麼打發這日子?——喝酒,喝酒;再不,寫寫詩吧。
冬天:不要辜負了那竹上的雪;春天,不要辜負了那柳邊的月。過閒的人,總有些痴。種花之事無人問津,與花相對的意味,只有老天明瞭。好笑的是那山中:雲,早早的出去;鳥,遲遲地歸來。——竟是這般的忙碌!

註釋
⑴最高樓:詞牌名。南宋後作者較多,以《稼軒長短句》為準。八十一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過片錯葉二仄韻。體勢輕鬆流美,漸開元人散曲先河。
⑵投老:垂老,臨老。倦遊:《史記·司馬相如傳》:“長卿故倦遊,雖貧,其人材足依也。”
⑶“七十”句:語出杜甫《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⑷殢(tì)酒:困於酒。李玉《賀新郎·春情》:“簾外殘紅春已透,鎮無聊、殢酒厭厭病。”殢,沉溺,睏倦。
⑸“惜花”句: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⑹“雲出早”二句:語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參考資料:
1、辛棄疾.稼軒詞編年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08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詞寫於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是時作者四十八歲,正謫居在上饒。韓無咎七十歲壽辰時,辛棄疾曾寫過一闋《水調歌頭·壽韓南澗七十》為賀。可能就是在這次宴會上,正是韓無咎或其他的人請他為“四時之賦”,他於是乘醉而寫下這闋詞。

參考資料:
1、辛棄疾.稼軒詞編年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08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闋詞中作者雖寫他人的四時之事,實際是在借他人的酒杯,來澆自己的塊壘的。

  此詞本是以寓有四時景物為遊戲的。然而於祖國,一片報效不得之忠心,卻於字裡行間,處處流露了出來。口裡說是要用詩酒來打發生活,準備在花月叢中度過自己的餘生,而實際卻痛苦於種花的事業無人問,而惜花的心情也沒有人知道。這“花”分明是有所指的。作為主戰派的他們來說,大約也就是指他們統一的大業無人問,而徒有報效之熱忱,竟是隻有天知道了。“無人問”、“只天知”,對於他們來說,這是無比巨大的悲哀和寂寞。無怪乎他要笑雲兒出去這麼早,鳥兒歸來這麼遲,放著大事不幹,如此匆匆,所為何來。結合上面的“種花事業”看,則這也就是那一些蠅營狗苟之輩,為自己的利祿而緊張忙碌得可笑罷了。這一“笑”字,寫出了詩人多麼高尚的情懷,也寫出了詩人無比巨大的悲憤。

  詞是勸人,其實也是勸自己要放開一些的,殊不知它正告訴了人,他放不開。他本想用遊戲三昧的筆墨來寫得輕鬆一點的,誰知仍然滿懷悲憤,指著禿子罵和尚了。劉熙載說蘇東坡的詩“滔滔汩汩說去,一轉便見主意”(《藝概》)。大約好的詩詞都是這樣的,稼軒此詞,亦莫不如是。

參考資料:

1、李之亮 注評.國學經典:辛棄疾詞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90-192

2、劉熙載.藝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7

展開↧
詩文作者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970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