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
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
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
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
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
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
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
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1、龔克昌 等.白居易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5-90
2、吳大奎 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74-182
3、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62-363
4、嚴傑 選編.白居易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54-61
1、陳友琴 等.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8-21
2、王文丹.簡論白居易《秦中吟》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新鄉學院學報,2016,33(1):27-29.
3、遊國恩 等.中國文學史(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141-148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