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陌上郎·西津海鶻舟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丈夫乘著海鶻船離開渡口,徑自穿越滄江,消失在茫茫煙雨中。連那本沒有情感的雙櫓,似乎也在感嘆他們的分別,鴉軋地響個不停。
丈夫在外揮金如土,妻子苦苦等待,幾乎要成了山頭望夫的石頭。究竟什麼能拴住他的心?別忘了,家中還有扶床行走、剛剛三歲的幼女!

註釋
調名即《生查子》。
西津:西方之渡口,此泛指送別之地。
海鶻(gǔ)舟:狀似鷹隼的快船。宋葉廷矽《海錄碎事》衣冠服用部《舟門》:“海鶻舟,輕捷之稱。”
鴉軋:磨擦聲,此指搖櫓聲。
揮金陌上郎:用《秋胡行》的故事。揮金,揮金如土。陌上郎,指秋胡。用來比喻對愛情不忠貞的丈夫。化石山頭婦:古代有許多“望夫石”的民間傳說。據說因丈夫長期在外,妻子思念至極,久久佇立山頭眺望,以至化身為石。比喻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妻子。

參考資料:

1、劉乃昌 朱德才選注,宋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289頁

2、諸葛憶兵編著,宋詞品鑑 插圖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03,第109頁

3、《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897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此詞為賀鑄晚年退居蘇州所作,這首詞借民間傳說故事,反映封建社會“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愛情和家庭生活悲劇。

參考資料:
1、陳維禮編,宋詞三百首 繪圖本,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4,第132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西津海鶻舟,徑度滄江南。”詞人一開篇就以潑墨式的手法,大筆揮灑,刻畫出了一幅煙雨送別圖。在一派煙雨之中,那船兒十分輕捷地從渡口離開,徑直地渡過滄江,消失在迷茫的遠方。這裡,詞人沒有直接去寫送者和行者,而只以津、舟、江、雨所組成的渾茫開闊的圖畫把二者都包容在其中。詞人將“徑”字加於“度”前,大有深意。“徑”,直也。即使是妻悲女啼,情意綿婉,即使是氣候惡劣,雨急浪險,船還是徑直開走了。一字著力,用心良苦,寄情於景,令人回昧。

  “雙艣本無情,鴉軋如人語。”三、四兩句,詞人採用“移情於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搖動雙櫓而產生的連續低沉的聲音當做觸媒,由此而來的設想“荒誕”而又人情。連這本無生命、無感情的“雙艣”也為上述的送別場景所感動,像一個閱盡人間悲歡的老人那樣發出深情的喟嘆,此時鬱積於詞人心中的感情也就不言而自明瞭。“雙艣”“人語”的內容應充斥換頭。當然,這實際上也就是詞人的內心獨白。前兩句化用故事,對偶天成。這本來是兩個各自獨立並完整的故事,詞人卻借雙艣之“口”把二者聯絡在一起,效果頓時強烈起來。一方無行,一方痴情;一方薄倖,一方堅貞。相比之下,人們很自然就會得出一敬一貶的結論。

  “揮金陌上郎,化石山頭婦。何物系君心?三歲扶床女!”最後兩句以反詰呼起,透出更加強烈的感情。詞人在“有什麼東西能繫住你的心”這一問之中,已經是在譴責丈夫之負心。接著,又以家中還有剛剛能夠扶著床沿走路的三歲女兒來進行再一次的勸喻,誠摯委婉,撼動人心。

  詞人在詞中將物擬人,以“物語”傳己情。詞人在接受這一影響的同時,以“舷語”來寫自己心中所想,可謂推陳出新。

參考資料:
1、姜鈞編,宋詞大鑒賞,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35頁
展開↧
詩文作者
賀鑄
賀鑄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漢族,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於衛州共城縣(今河南輝縣市)。出身貴族,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賀鑄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不附權貴,喜論天下事。

能詩文,尤長於詞。其詞內容、風格較為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長於錘鍊語言並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韻特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部分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其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

1008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