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月下獨酌·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古風·其二十六
下一篇詩文: 長幹行二首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三月裡的長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錦。
誰能如我春來獨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飲?
富貧與長壽,本來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酒杯之中自然死生無差別,何況世上萬事根本沒有是非定論。
醉後失去了天和地,一頭扎向了孤枕。
沉醉之中不知還有自己,這種快樂何處能尋?

註釋
三月”二句:一作“好鳥吟清風,落花散如錦”;一作“園鳥語成歌,庭花笑如錦”。咸陽借指長安。“城”一作“時”。
徑須:直須。
窮通:困厄與顯達。
造化:自然界的創造者。亦指自然。
齊死生:生與死沒有差別。
兀然:昏然無知的樣子。孤枕:獨枕。借指獨宿、獨眠。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23

3、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61-69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詩開頭寫詩人因憂愁不能樂遊,所以說“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詩人希望從酒中得到寬慰。接著詩人從人生觀的角度加以解釋,在精神上尋求慰藉,並得出“此樂最為甚”的結論。詩中說的基本是曠達樂觀的話,但“誰能春獨愁”一語,便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失意悲觀情緒。曠達樂觀的話,都只是強自寬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強自寬慰的結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彌激。當一個人在痛苦至極的時候發出一聲狂笑,人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其內心的極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難以排遣的時候,發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時,讀者同樣可以從這個“樂”字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以曠達寫牢騷,以歡樂寫愁苦,是此詩藝術表現的主要特色,也是藝術上的成功之處。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23

2、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61-69

3、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47-348

展開↧
詩文作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105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