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王明君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詠史八首·其五
下一篇詩文: 錢神論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我本是漢人,卻要去匈奴單于的漠北之地。
和相送者道別還沒有結束,前面開道的人已經舉起旗幟要出發了。
車前的僕人也都傷心得落下了眼淚,駕車的馬也為之悲鳴。
我內心十分痛苦,眼淚沾溼了我的衣帶。
已經越行越遠,匈奴地快到了。
他們在帳篷中宴請了我,並且加給我閼氏的名號。
但是自己不能安於和不同種族的人共居,因此不以閼氏的尊號為榮。
父子都來凌辱自己,對此我感到羞慚驚懼。
自己下不了殺身的決心,所以只能沉默苟求生存。
但偷生也並非我所希望的,常常心裡積鬱著悲憤。
我想借助鳥的翅膀,乘著它遠飛。
但是飛鳥根本就不懂我的心情,它在我面前只是惶恐地長久佇立。
昔日我是寶匣中的美玉,今日卻是糞土上的敗花。
昔日在漢朝榮華已經過去,情願像秋草一樣枯死。
不禁想對後世人說:遠嫁異鄉使人感情上難以承受。

註釋
適:去往。
單于庭:是單于會見各部首領及祭祀之處。單于,匈奴君主的名號。
抗旌:舉起旗幟。
五內:五臟。
朱纓:紅色的系冠帶子。
穹廬:遊牧民族所住的帳篷。
閼氏:匈奴君主的妻子叫閼氏。
父子見陵辱:匈奴的習俗是父親死後兒子以後母為妻。所以這裡說父子都來凌辱自己。
遐徵:往遠方去。這是昭君幻想自己乘著鳥遠飛。
屏營:惶恐。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明君”即昭君。這首詩寫昭君遠嫁。《王明君》屬《相和歌辭·吟歎曲》之一。
展開↧
詩文作者
石崇
石崇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大司馬石苞第六子,西晉時期文學家、官員、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早年曆任修武縣令、城陽太守、散騎侍郎、黃門郎等職,吳國滅亡後獲封安陽鄉侯。後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南蠻校尉、鷹揚將軍,在任上劫掠往來富商,因而致富。其後任徐州刺史、衛尉等職,賈后專權時,石崇阿附外戚賈謐。

永康元年(300年),賈后等為趙王司馬倫所殺,司馬倫黨羽孫秀向石崇索要其寵妾綠珠不果,因而誣陷其為亂黨,遭夷三族。晉惠帝復位後,以九卿禮安葬石崇。

10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