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郎君上馬後並不去取馬背上的馬鞭子,而是去折楊樹和柳樹上的枝條。
他盤膝坐在馬背上,悠閒地吹起了長笛,過往的行人聽著笛聲只覺愁思難忍。
我現在因為濃重的愁苦而不快樂,我願意成為郎君的馬鞭。
外出時牢牢地抓著郎君的胳膊,閒坐時盤膝在郎君身邊。
我在兩泉旁的小澤處、放牧我心愛的馬兒,竟然忘記了給馬套上馬籠頭。
我揹著馬鞍、跟隨著馬走,怎麼不見你騎馬呢?
遙看孟津河一帶,茂密的楊樹和柳樹都隨風搖曳著。
我是北族的兒郎,不理解漢族人寫的詩歌。
健兒要獲勝,必須依靠駿馬;但快馬要顯示出其善奔,亦須依靠騎術高明的健兒。
一群快馬嗶嗶啵啵地快速奔跑著、才能分出高低。
註釋
捉:取(取馬鞭子拿在手裡、以催促馬走得更快)。捉鞭:拿起馬鞭。
蹀(dié)座:盤膝而坐(這應該是老和尚修行的一種方式)。
長笛:指當時北方流行的一種羌笛。
行客兒:浙江紹興方言,也就是“行路人”。。
擐:系,拴。
羈:馬籠頭。
逐:跟隨。
孟津河:指孟津處的黃河。孟津:在河南孟縣南。
鬱:樹木茂密狀。
婆娑:盤旋舞動,此指楊柳隨風搖曳的樣子。
虜家兒:胡兒,古代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之貶稱。
蹕跋:快馬飛奔時馬蹄擊地聲。
黃塵:指快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
別雄雌:分高低、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