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東風齊著力·電急流光

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時光飛逝,快如閃電,而你天生薄命,過早地離開了我,讓我淚流如潮縱使我勉強的歡笑,但還是難以持久,到頭來總是百無聊賴,想要寫下這些年來對你的思念,詞寫完了,但心中的離愁不會消失 是誰在用玉簫吹奏我給你寫的新詞,幫我把這一天裡無法排遣的鬱悶排解出來。
往事如流水,窗前的那一輪明月,又一次照著已經離世的人。夢裡又夢到過去的往事,想到曾經與你在那座有臺階的小紅橋上。那是花燈怒放的元宵佳節,你梳著美麗的髮髻,為我暖上葡萄美酒 如今風雨飄搖,那在元宵節盛放過的寂寞孤燈,只叫人斷腸傷情。

註釋
電急流光:謂時間過得太快,猶如電閃流急。
瓊簫:玉簫。
魂銷:亦作“魂消”。指死亡。
雁齒:原比喻排列整齊之物,後多用於比喻橋的臺階。宋張先《破陣樂·錢塘》:“雁齒橋紅,裙腰草綠,雲際寺、林下路。”
五枝青玉:指所燃之燈。《西京雜記》謂:咸陽宮有青玉玉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燃,鱗甲皆動。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詞可以說是作者用血淚滴灑而成的,其傷感之苦情,灼人心脾。上片開端三句籠罩全篇,點明抒悽絕傷感的悲悼之旨。接下去“勉為”二句轉說無論怎樣自作寬解也“總無聊”。又接以“欲譜”二句再轉說離恨積深積久已無法消解。結穴三句化情思為景物,說悽切的蕭聲傳出了那“一天愁緒”,更使人傷感了。過篇承上片意脈而又開啟下片追憶之情景。“舊歡”以下四句是追憶,而所追憶的都是夢裡往日歡會的景象,這便加倍地表達出情傷徹骨,同時也為結穴三句作了襯墊。故結處寫眼前悽清之景以“淒涼煞”三字總括。這收束極厚重,既與開端照應,又宕出遠韻高致,其無窮無盡的悲悼之悽情,盡在不言之中了。
展開↧
詩文作者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316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