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壽陽曲·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賣花聲·懷古
下一篇詩文: 清江引·秋懷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天色將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紛飛的雪花像盛開梅花又像飄飛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畫般,江面上一位披著蓑衣的漁翁正划著小船歸去。

註釋
堪:值得。
釣魚人一蓑歸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張志和《漁父》:“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本句綜合上述二句詩意而成。一蓑,一領蓑衣,即一個人。

參考資料:
1、畢寶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譯註評.北京:現代出版社,2015年:109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小令是元人馬致遠所作的“瀟湘八景”組曲之一。瀟湘八景,因宋代畫家宋迪以瀟湘風景寫平遠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為:山市晴嵐、遠浦帆歸、平沙落雁、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後多有畫家、詩人以此題材進行創作,馬致遠的《壽陽曲·瀟湘八景》即是以此為題材創作的組曲。

  這首小令以“天將暮”起筆,點明時間,為整個畫面鋪墊了一層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調。第二句“雪亂舞”,筆鋒承接上句,緊扣題目·寫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風,“亂”字則突出了風的強勁,隱然有呼嘯之聲透出。作者借雪之“亂舞”傳達風聲和風勢,凌虛造景,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雪借風勢,更顯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說“雪亂舞扮極寫雪之動態,“半梅花半飄柳絮”則進一步透過一個“飄”字串起“梅花”、“柳絮’兩個虛擬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審美空間,從視覺形象上擴大藝術容量。作者以虛實相生的筆法繪聲、摹形、傳神,風神蘊藉,韻味雋永。
展開↧
詩文作者
馬致遠
馬致遠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87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