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玉樹後庭花

描寫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宋神宗
下一篇詩文: 偈頌四十一首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樓殿高閣前有芳林花草競相爭春,妃子們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裝打扮,更加顯出傾城之貌。
妃子們的嬌羞容態光彩照人,起初想要進門又停下。她們走出閨閣,含情脈脈地笑迎君王。
她們的臉就像帶著晶瑩雨露的鮮花,她們的美態就如玉樹那樣秀麗,流光溢彩,清雅別緻。

註釋
對:相對,對面。這裡指高閣前有芳林花草。
傾城:使城池傾倒,形容女子貌美。
乍:開始,起初。
帷:帷帳,帷幄。
玉樹:玉樹的樹冠挺拔秀麗,莖葉碧綠,頂生白色花朵,十分清雅別緻。
流光:玲瓏剔透,流光溢彩。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南朝陳後主生活奢侈,不問政事,且喜愛豔詞。但他的好日子就象這玉樹後庭花一樣短暫,前後不足七年(公元582年至589)589年,隋兵進入建康(今南京),陳後主被俘,後病死於洛陽。 《玉樹後庭花》遂被稱為“亡國之音”。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宮體詩專詠女子的一顰一笑,美態豔姿,內容上無甚可取,但在中國詩歌形式趨於完美的過程中,宮體詩也曾起過相當的作用。它們所歌詠的物件本身只是一種形式的美,因而追求辭藻華美、句式工整也就十分自然了。這首詩就體現了這種傾向。樂曲旋律是哀怨的,詩的內容是輕薄的,主題只有三個字——寫美人。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首句描寫環境,用“麗宇”“芳林”“高閣”三個意象來刻畫後宮的華美精巧,表現這群美人生活的優越。麗宇高樓掩映在散發香氣的花園內,以環境之美襯托人物之美。“高閣”即指臨春、結綺、望仙三閣,作者要讚美的人就會聚在這裡。次句是對這群美人的初步描繪,說她們生來就長得美麗,經過時新的修飾打扮,就更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姿色了。這兩句寫景和寫人都沒有什麼特色,顯得比較空泛而未見精彩,憑藉空泛的“新妝豔質”就能傾城是實足的宮體詩八股,任何女子都適用。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從嬪妃們見駕時的種種情態中寫她們的活潑可愛,將美人一瞬間的豔態刻畫得淋漓盡致,頗具神韻。她們從高閣內走出來時,到門口就停住腳步,好像京劇中主角出場時的一個亮相。她那美豔的神彩映照著門戶,窈窕體態好像凝結在那裡。“凝嬌”一詞儘管有點抽象,但仍能把站著不動的美人的神態傳出,雕琢得頗見工夫。“出帷含態笑相迎”,寫的是她們迎接後主的情態。後主每次去她們那裡,她們總是含情脈脈,儀態萬方,笑盈盈地從內室出來迎接。接迎時的喜笑正與應召時的“不進”相對照,風流天子更要喜出望外了。前句是寫靜態的美,後句是寫動態的美,由此將嬌柔萬狀、姿態嫵媚的女性形象描繪得呼之欲出了。

  “妖姬臉似花含露”,妖冶的美人臉蛋像帶露的鮮花,含苞欲放,豔麗可愛,充滿著青春的活力與女性的柔美。“玉樹流光照後庭”是全詩的精華,比喻、照應俱佳。“玉樹”照應“含態”,說美人的體態像玉樹臨風,婀娜多姿。“流光”照應“映戶”,說美人的神采好像流動的光輝,閃爍不定。鮮花、玉樹雖是兩個常用的比喻,但用在對她們的“凝嬌”“含態”作了生動的描述之後,就富有表現力,頗具耀眼的光彩、飛動的氣勢。全詩就此戛然而止,以“後庭”回應“高閣”,使結構緊湊,同時也以熱烈的氣氛使這首讚歌達到高潮。

  由此看來,這首詩不過是描寫女性的宮體詩而已,其內容本身雖不足褒,卻也不足深貶。至於在藝術表現上,這首詩更有其可取之處。它描寫女性不作煩瑣細密的刻畫,用詞也絕不惡俗,而只是著意於對美麗嬪妃的資質、情態的形容,力求略去美人的“形”,而寫出美人的“神”。所以,它雖是宮體,卻也在某種程度上淨化了宮體,這不能不說是作為詩人的陳叔寶在詩歌創作上的突破。

參考資料:

1、喬萬民編. 中國詩詞精粹 兩晉南北朝[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179-181.

2、蕭滌非,姚奠中,胡國瑞等著. 漢魏晉南北朝隋詩鑑賞詞典[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1443-1444.

3、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古詩三百首鑑賞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7:594-596.

展開↧
詩文作者
陳叔寶
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12月或554年1月-604年),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

陳叔寶在位之前,陳宣帝的次子、陳叔寶的弟弟陳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謀劃刺殺陳叔寶。後叔陵被殺,叔寶即皇帝位。陳叔寶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遊宴,製作豔詞。陳後主更把中書令江總,以及陳暄、孔範、王瑗等一般文學大臣一齊召進宮來,飲酒賦詩,徵歌逐色,自夕達旦。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

禎明三年(589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後在洛陽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