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夜起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題梁任父同年
下一篇詩文: 夜飲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掛在屋簷下的風鈴響了千百次,狂風暴雨過後暫時停歇了下去。
正當我渴望雞鳴天亮時局好轉時,又為帝俄侵略我國東北感到震驚。
陰暗的日子為什麼這樣多,天上殘月明亮還有幾顆星星。
我獨自一人站在狹小的住室裡,面對蒼茫夜色;如今國家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許多人都在酣夢之中,又有幾個人在覺醒?

註釋
簷鐵:簷馬,或鐵馬,用金屬薄片製成,懸在屋簷下,風吹相擊而發聲,此處借代風聲。
淋鈴:原指風鈴聲,相傳唐玄宗入蜀,途中遇夜雨,聞風鈴聲,作《雨霖鈴·傷別》。此處借代雨聲。
雨橫風狂:狂風暴雨。
天下白:指天亮,比喻時局好轉。
鵝擊海東青:借指帝俄侵佔中國東北三省。鵝:諧音俄,指帝俄。海東青:鳥名,雕的一種,產於遼東,善擒天鵝。此處借指中國東北三省。
沉陰:久陰。噎噎:形容雲氣陰暗,比喻國勢危急。
殘月:天將明時的月亮。
暉暉:明亮,此處指星、月之光。
斗室:形容住室狹小。
蒼茫:形容夜色迷茫。

參考資料:
1、王烈夫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名篇註解析譯 第4冊 明朝、清朝:武漢出版社,2016.07:第360-361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九月,八國聯軍侵略清朝,沙皇俄國趁機侵佔中國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帝俄又威脅清政府簽約,妄想獨吞中國東北三省。當時,詩人正革職在家,對帝俄侵略野心滿懷憤恨,寫下了這首七律詩。

參考資料:
1、王烈夫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名篇註解析譯 第4冊 明朝、清朝:武漢出版社,2016.07:第360-361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是詩人聽聞沙俄出兵東北攻陷瀋陽後的抒懷之作。詩中對沙俄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清政府的畏敵賣國,表示了痛恨;詩中詩人雨夜不寐、獨立蒼茫的情景,表現了詩人沉重的心情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全詩抒情委婉含蓄,深沉抑鬱。

  “千聲簷鐵百淋鈴,雨橫風狂暫一停。”概寫國家形勢。自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不斷侵佔中國。整個國家是在風風雨雨中度過的。從中日甲午戰爭後,國內沒有發生大戰爭,像狂風暴雨一樣的戰事暫停一時。

  “正望雞鳴天下白,又驚鵝擊海東青。”寫帝俄侵佔中國東北。正當國家變法維新,時局如雞鳴天亮有所好轉時,不料,帝國主義竟發動八國聯軍之役,更令人震驚的是帝俄又侵佔中國東北。

  “沉陰噎噎何多日,殘月暉暉尚幾星。”寫國勢危急。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詩人感嘆“陰暗的日子何其多”。儘管有明月、星星,也只是殘月、疏星。清廷腐敗,國力不強,戰爭烏雲瀰漫,人民災難深重。

  “斗室蒼茫吾獨立,萬家酣睡幾人醒?”抒發詩人憂國憂民之情。詩人獨自一人站在狹小的住室裡,面對蒼茫夜色,心中產生無限感慨。國家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許多人都在酣夢之中,又有幾個人在覺醒。詩人對國事無限憂慮,愁思萬千。

參考資料:
1、王烈夫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名篇註解析譯 第4冊 明朝、清朝:武漢出版社,2016.07:第360-361頁
展開↧
詩文作者
黃遵憲
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漢族客家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黃遵憲出生於廣東嘉應州,1876年中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的作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誌》、《日本雜事詩》等。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3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