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哭胡瘦唐侍御

隔年邻寺与追寻,一径听钟绝足音。

劫运更教孤气类,谏书忍问出呻吟。

江湖摩荡回天梦,几榻绸缪学道心。

收拾谁编独行传,岛人写恨海沉沉。

(谓刘潜楼居青岛为作状志及哀辞)

補充糾錯
詩文作者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他於1892年壬午鄉試中舉,歷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一起被革職。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後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202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