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
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
灵怪崇偏祠,废兴自兹邑。
沉淫顷多昧,檐宇遂不葺。
吾闻披明典,盛德催世及。
生人载山川、血食报原隰。
岂伊骇微险,将以循氓揖。
奔飞振吕梁,忠信亦我习。
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
溪水有请源,蹇裳靡沾湿。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