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蓮花

描寫荷花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早秋山居
下一篇詩文: 雜曲歌辭·西洲曲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碧綠如染的塘水波光灩灩倒映著星河,小船在“軋軋”的船槳聲中駛入白蘋叢中。
水面盛開的蓮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襪子,到如今蓮蕾之上還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塵。

註釋
星津:指星河,銀河。
軋(yà)軋:形聲詞,搖動船槳時發出的聲音。
蘭橈(ráo):對船槳的美稱。
白蘋(pín):一種淺水中生長的草本植物,亦稱“田字草”、“四葉菜”。
洛神:洛水女神。

參考資料:

1、榮新 編著.詠荷詩詞精選.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48

2、郭彥全,石惟英 編著.千首少兒古詩選譯.北京:職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143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就內容來看,此詩寫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荷塘景色,應是某年詩人在夜晚進入“綠塘”時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榮新 編著.詠荷詩詞精選.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48

2、董鄉哲 著.“溫庭筠”詩集譯意.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07月第1版:479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此詩前二句從動態方面描寫塘景,後二句則從靜態表現塘景,透過動靜結合的方式突出了塘景的晚間特點。全詩詠蓮而不言蓮,景物之間銜接緊密,應用典故而有不露痕跡之妙。

  此詩前二句描寫塘景,總體上以塘水的“搖灩”和“蘭橈軋軋”的動態效果來表現塘景。具體來看,第一句用“接”字把“搖灩”與“星津”這水天兩處的景色呈現在讀者前,“星津”一詞還突出了時間之“晚”;第二句則用“入”字把“蘭橈入白蘋”的動態美寫得活靈活現。

  後二句並不直接描寫蓮花,而是以擬人化“洛神”之“襪”將蓮葉、花等加以籠統的形容,以“蓮蕊”所持有的靜態特徵來表現塘景,以晚間蓮花的唯一標誌性特徵“有香”再次突出了時間之“晚”。

  全詩詠蓮而不言蓮,但不僅有濃厚的色澤,而且也有細密的結構,景物與景物之間銜接得極緊極密,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著極其繁富的內容。

參考資料:

1、董鄉哲 著.“溫庭筠”詩集譯意.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07月第1版:479

2、王明居 著.王明居文集:唐詩風格美新探;唐代美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年06月第1版:231

展開↧
詩文作者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幷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溫庭筠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為放浪。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助教。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有《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37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