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白鷺兒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白鷺兒,品格最高尚。
新長出的潔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許多禽鳥大聲喧嚷它卻獨自凝眸沉寂。
它孤獨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於潺潺泉水裡的石上。
當前山煙雲消散的時候,它就展翅迅飛於遼闊的碧空。

註釋
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指白鷺新長的羽毛。
喧呼:喧囂,吵嚷。凝寂:寧靜不噪。
芊芊:草茂盛貌。
潺(chán)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頭。
遙碧:遼闊碧藍的天空。

參考資料:

1、孫建軍.《全唐詩》選注:線裝書局,2002:2803

2、吳鋼補.劉禹錫詩文選注:三秦出版社,1987:38

3、吳在慶.劉禹錫集:鳳凰出版社,2014:4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秋,劉禹錫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二王八司馬”同被貶謫到遠僻的地方。劉禹錫所到的地方是朗州(今湖南常德)。他運用詩歌作武器,尖銳地諷刺、抨擊那些害人虐物的宦官權貴,熱情地讚美那些志行高潔的被放逐者。前者以《聚蚊謠》膾炙人口,後者則以這一首《白鷺兒》最為突出。

參考資料:
1、王元明.劉禹錫詩文賞析集:巴蜀書社,1989:45-47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是詠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況味。詩人讚美小白鷺具有純潔自守、與眾不同的高格調,祝願著它有遠大美好的前程。

  “白鷺兒,最高格。”開頭兩句,就帶有人類的道德評價色彩,作者套用到他所描寫的動物身上去了,這就決定了這首詩所歌詠的實際物件,決不是現實世界中的無知的鳥,而是意象世界中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毛衣新成雪不敵”,小白鷺的品格體現在羽毛的純潔勝雪,而且不似眾禽的喧呼叫噪,好於張揚自炫,而是寧靜自守,修身養性,潔身自好。“孤眠芋芊草,久立潺潺石”兩句,形象而具體地刻畫出白鷺兒的居處環境和神態。它所居之處綠草豐美,芳馨清麗;所立之石乃在潺潺溪水之中,真可謂“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孤眠”、“久立”兩句不僅寫出白鷺兒的身姿神態,而且象徵著不隨聲附和、不同流合汙、潔身自好、獨立不移的品格。“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在“孤眠”、“久立”之後,前方沒有阻擋,白鷺振翅飛向遙空,“雲”在這裡已經不是單純的雲彩了,在作者眼裡“雲”象徵著革新的阻力,而“無雲”兩字寄託著作者的理想,希望在貶謫之後,前方能雲霧消散,一片清明,給自己一片施展才華,實現理想的空間。“正無雲”而“飛去”更象徵著高遠的理想,果敢的行動。一個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透過白鷺兒的外表清晰地呈現在人們前,詩人所描寫的白鷺兒的形象與品格,也正是自己的人格操守的形象體現。從這一角度而言,此詩也具有擬人的表現手法。

  白鷺兒的純白無瑕,象徵高尚品格,作者用它來比擬革新志士,比較準確、貼切。雪白的羽毛,象徵他們的清白無垢;在眾禽的喧譁中保持岑寂,象徵他們在宦官囂張跋扈時不隨聲附和;孤眠在草澤之間,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徵他們雖然被貶謫在荒僻遠郡,但堅貞不屈,特然獨立,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最後振翼高飛,直入碧霄,更象徵他們遠大的理想,希望能繼續進行革新事業的雄心壯志。對白鷺形象的描寫,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使讀者從這隻純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這首詩在《劉夢得文集》中入“樂府”類,是作者學習民歌結出的碩果之一。語言明白如話而流走生動,三、七、五字句相遞出現,使句法顯得富於變化而不呆板。全詩用入聲韻,音長短促,產生直截明快的效果,與內容十分協調。

參考資料:

1、王元明.劉禹錫詩文賞析集:巴蜀書社,1989:45-47

2、蘆荻.劉禹錫及其作品: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144

展開↧
詩文作者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776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