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螃蟹詠

諷刺詩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好了歌注
下一篇詩文: 元宵燈謎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手持蟹鉗更喜有這桂樹的陰涼,搗爛生薑,置薑末於醋中真使我食興欲狂。
如此貪饞會吃的我自然要有酒助興,號為“橫行公子”的螃蟹卻是腹內空空無肝腸。
為貪饞早忘了腹臍積冷的顧忌,手指上沾染腥味洗了又洗還有餘香。
螃蟹生來原就為滿足世人的口福,稱仙的蘇東坡也曾自嘲平生為口忙。

註釋
持螯(áo):拿著蟹鉗,也就是吃螃蟹。語本《世說新語·任誕》,畢卓曾對人說:“一手持蟹螯,一手執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擂姜:搗爛生薑,置薑末於醋中作食蟹的佐料。
饕餮(tāo tiè):本古代傳說中貪吃的兇獸,後常用來說人貪饞會吃,這裡即此意。王孫:自指,借用漢代劉安《招隱土》中稱呼。
“橫行”句:說蟹。蟹,稱為“橫行介士(戰士)”,見《蟹譜》;又稱為“無腸公子”,見《抱朴子》。橫行,既是橫走,又是行為無所忌憚的意思。這一句語帶雙關,兼寫“偏僻”、“乖張”。金代詩人元好問《送蟹與兄》詩:“橫行公子本無腸,慣耐江湖十月霜。”
臍間積冷:中國傳統醫藥學認為,蟹性寒,不可恣食,其臍(蟹貼腹的長形或團形的淺色甲殼)間積冷尤甚故食蟹須用辛溫發散的生薑、紫蘇等來解它。
香:與“腥”同義。
“原為”兩句:用蘇東坡《初到黃州》詩,全詩讚黃州魚美筍香,常得飲酒。開頭兩句說:“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又賈寶玉的綽號叫“無事忙”,這裡他寫的詩用“一生忙”,或是有意暗合。坡仙,即蘇軾,字子瞻, 自號東坡居士,人亦稱其為坡仙,北宋文學家。

參考資料:

1、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43-144

2、玉乃球.紅樓夢詩詞鑑賞.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206-208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螃蟹詠》出自《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借吟詠螃餐而進行的一場詩戰,這首詩是由賈寶玉所作。《螃蟹詠》緊接著《菊花詩》,它們是同一次詩會(菊花詩會)上的作品,前有林黛玉的“魁奪菊花詩”,後則引出薛寶釵的“諷和螃蟹詠”。這一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爭,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裡,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著他們的享樂生活。同一個螃蟹,持有不同政治立場和不同思想觀點的人,就對它有截然相反的寓意。在封建瓶逆者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筆下,“橫行”的螃蟹是具有積極意又的形象。因此,賈寶玉借這首詩,表達了他無視封建禮教的約束,不畏封建衛道者的仇視與迫害。

參考資料:
1、哈爾濱師範學院中文系“三結合”編寫小組.《紅樓夢》詩詞選評.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75:188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首聯領起“持鰲賞桂”,重點卻在寫人的狂態;頜聯緊承“興欲狂”而來;頸聯回到吃蟹上來,續寫吃蟹人的狂態;尾聯順著上聯之勢,融匯宋人蘇軾的賦意詩境,以自喻的口吻,為自己的貪饞狂態辯解,並結束全詩。全詩首尾照應,中間二聯對仗工穩,且語帶雙關,句句詠蟹,又句句寫人,詠物與言志抒懷關合緊密,寫來情性率真,自然地流露了賈寶玉的思想性格。

  首聯領起“持鰲賞桂”,重點卻在寫人的狂態。首句說出在陰涼的桂花樹下這一環境中持鰲,心境是歡快的,因此詩中著一“喜”字,點出人物心情。次句寫出持螯人的兩個細節:“潑醋擂姜”,把吃蟹人的粗狂戲耍之態生動真切地表現了出來。這已不是一般的“喜”了,因此詩以“興欲狂”落在首聯。詩的開頭,富有生活情趣,“狂”字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頜聯緊承“興欲狂”而來。“饕餮王孫應有酒”補足“興欲狂”之意,以酒助興。此聯不但語極豪爽,更兼語帶雙關。“饕餮王孫”承上而來,顯然是以此自比,“橫行公子”又與它相對,表面是詠蟹,實是以蟹自喻;表面是說蟹無肝腸卻得了個“橫行公子”的惡號,實是寶玉藉以回答世人對自己的妄評。這就無異於在說,自已之所以行為無所忌憚,不為別的,只是因為自己腹無孔孟之道,對仕途之路毫無意興、無動於衷的緣故。詠物詩,無非是託物抒懷。寶玉如此讚揚螃蟹的“橫行無忌”,並以此自況,且感情如此激烈,大有“行為偏解性乖張,哪管世人誹謗”的味道,在世人看來,確實是夠“狂”的了。

  頸聯回到吃蟹上來,續寫吃蟹人的狂態。詩不明言吃蟹人之狂,只用具體生動的形象說話,寫吃蟹人忘了一切顧忌,讀者自能體會吃蟹人為飽口腹而貪吃的情態。

  尾聯順著上聯之勢,融匯宋人蘇軾的賦意詩境,以自喻的口吻,為自己的貪饞狂態辯解,並結束全詩。蘇東坡在《老饕賦》中,曾用鋪張的筆法嘲笑一個貪饞忙吃的老饕;在《初到黃州》詩中亦云:“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稱荒唐”。寶玉搬出“坡仙”來,還說螃蟹生來就是“為世人美口腹”的,生活情趣熠然而出,讀來不禁怡然而笑。他只自嘲而絕不虛偽矯飾,其處世為人之道,不亦昭然乎。

  全詩以“持鰲賞桂”開頭,為自己的貪饞狂態辯解,以自嘲作結,首尾照應。中間二聯對仗工穩,且語帶雙關,句句詠蟹,又句句寫人,詠物與言志抒懷關合緊密,寫來情性率真,自然地流露了自己的思想性格。這也就無怪乎林黛玉要對它大加讚揚,說“你那個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詩還好”,並要他留著給人看看。

參考資料:
1、玉乃球.紅樓夢詩詞鑑賞.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206-208
展開↧
詩文作者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關外祖籍遼寧鐵嶺,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113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