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②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③
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迳转森邃。④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⑤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⑥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⑦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②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③
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迳转森邃。④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⑤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⑥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⑦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