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秋胡行 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愚,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步出夏門行 土不同
下一篇詩文: 步出夏門行 豔
詩文作者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32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