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自山中歸至登封遂諷高宰令取峻極中院廚前石

吴砧已碎乐生论,京江昔沈瘗鹤铭。

半裁紫阳立砆石,考击化度求金籯。

乃知金石有厄会,名碑旧叠长安城。

顷年醴泉有贤令,政誉蔼蔼多流馨。

为怜文星足人杰,昔皆祔葬陪昭陵。

坏垣粪壤得颜碣,榛丘棘坂求魏徵。

史讹遂正冲远字,石阙再树六骏形。

板图列籍示过客,龟趺螭首罗齐廷。

後来谬令类俗子,辄去其籍人皆惩。

昔到般舟访遗迹,季海寺记今雕零。

晓闻晨钟呼僧粥,石声嘹亮穿云清。

往观乃是唐短碣,大穷索缚乘前楹。

字形峥嵘笔萧散,远过名殿诸题经。

劝僧拂拭置高壁,安知野僧不我听。

十年再游尚如昔,击拊刻划将俱平。

急归入城讽县令,立使舁至无久停,

此碑复立非我力,奇物久废天须兴。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遊寶應寺
下一篇詩文: 次韻答張誾張閣見寄
詩文作者
李廌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陝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43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