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雨脚黑不断,阶下冻潦流已满。
出门咫尺无所适,积雾连云接平坂。
城中家人沈与赵,我忽思之费招挽。
赵子闭门卧不出,沈生冲泥来独晚。
临阶下马入我堂,琅琅高咏不可忘。
瑶徽浮尘为我拭,磁罂浊酒为我尝。
西邻彭生亦豪士,四壁风雨卧一床。
隔墙深夜呼即至,三人团坐倾壶觞。
须臾檐雨乱沾席,窗风萧萧动烟柏。
照夜青缸寒向人,促曙红垆暖留客。
请君再歌我击节,晨鸡已下西城陌。
呜呼!人生欢乐难再来,古人满眼俱尘埃。
何况与子异乡域,此地相逢能几回。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溮河區人。自幼聰慧,八歲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歲中進士,授中書舍人,並任內閣。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陝西提學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壇四傑”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並稱文壇領袖。其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性耿直,淡名利,對當時的黑暗政治不滿,敢於直諫,曾倡導明代文學改革運動,著有辭賦32篇,詩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復集》38卷。墓地在今信陽師範學院大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