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傳言玉女·錢塘元夕

元宵節 思念詩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眼前景象繁華依舊,誰能與我共享歡樂呢?月下花叢掩映,樓臺林立,只是已蒙上漫漫塵埃。昔日繁華消逝,只有青山如常。錢塘江仍像從前潮起潮落,塵世的興盛衰亡仿似與它無關。
往日燭光爍爍、亮如白晝,一片歌舞昇平,現今都已不再。梅花凋謝,春光難以長久。國家即將陷落,後宮嬪妃只怨命運多舛。滿腔愁怨無處說,只能寄託在那幽咽的號角聲中。

註釋
漠漠:密佈貌;佈列貌。
豪華:指元宵節的繁華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個太平景象已蕩然無存。
東皇:指春神。
絃索:指樂器上的弦,泛指絃樂器,這裡即指琵琶。

參考資料:
1、古詩文網經典傳承志願小組.白馬非馬譯註
展開↧
評價 補充糾錯
在南宋詞人的詞中,臨安元宵節是常寫的題材之一。但因詞人的出發點不同,所表達的意象也不盡一樣。或粉飾太平。或無病呻吟。但汪元量此詞從元宵節的今昔對比,從中寄託了對國家興亡的傷感之情。
展開↧
詩文作者
汪元量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後),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鹹淳(1265年~1274年)進士。南宋度宗時以曉音律、善鼓琴供奉內廷。元軍下臨安,隨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時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獄中,汪元量不顧個人安危,常去探望,兩人以詩唱和,互相激勵,結下了深厚情誼。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許可,出家為道士,離開大都還江南,暗中結交抗元志士,在浙、贛一帶鼓動反元,圖謀恢復宋室江山。與民族誌士謝翱來往甚密。謝翱曾作《續操琴·哀江南》,歌頌其抗元活動。晚年退居杭州,為道士以終。

汪元量在詩歌的創作上有很深的造詣,其詩大多為記亡國之戚、去國之苦而作,在後世有“宋亡之詩史”之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論道:“其詩多慷慨悲歌,有故宮離黍之感,於宋末之事,皆可據以徵信。”有《湖山類稿》五卷、《水雲集》一卷傳世。

63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