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品》的作者司空圖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蘇東坡講:“言有盡而意無窮。”《說詩粹語》的作者沈德潛也說:“詩要講弦外音,味外味。”都是說詩要含蓄蘊藉,要有言外之意,才能使人讀了感到詩意深厚,有無窮的意味。這首詩就有這個特點。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失幸的官女怨恨君王的無情,然而仔細讀來,卻大有深意。詩人把準備應試的考生比作望幸的宮女,把主考官比作君王,把“美人”比做因主考官詢私情而得中者。詩中含而不露,卻又無情地諷刺了唐代科舉制度中拘私舞弊的情形。
詩人一開筆,便描繪了一個登上高臺而無心打扮愁眉緊鎖憤慈難平的官女形象。第一句是寫失幸官女怨恨之情態。第二句則進一步描寫這個官女愁怨的面容。上一句是對官女體態的勾勒,下一句是對宮女的面容表情工筆細描。二者互相補充,相互映襯、便將望幸官女的情態、心緒,由表及裡地合盤托出。既有表情的愁怨、又有內心的憤慈。作者匠心獨運,借宮女之情,官女之態含而不露地將當時考生情態真實地表現出來。從宮女的“懶修珠翠”“眉······不開”,可以看到考生恨怨之看到考生憤慈之意。宮女對皇帝的恨怨正是考生對主考的恨怨。兩句詩未著考生一字,考生的音容,表情與情怨內心的活動便悄然表露。可見詩人含蓄的筆法運用得十分純熟。
第三句在全詩結構上又掀波瀾,在前兩句的基礎上,詩人又宕開一筆:即使將皇帝望來,也全然無益。這一筆使詩情更深,使詩味更濃。乍看“縱使東巡”四字,會為望幸的宮女慶幸,皇帝還算有情,終於來了,為之一喜,可是再讀“也無益”三字,會為之一驚,這樣一喜一驚,更引人深思,使詩在跌宕中上升至理性高度,悟出一條道理。緊接第四句,一語道破:“君王自領美人來。”君王已經有了心上人了。這句如定音的鑼鼓,既點明瞭“懶修珠翠”、“眉月連娟恨不開”的原因,又總括地指出“也無益”的道理,也說明了美麗的宮女失寵的原因是由於皇帝的偏愛。而考生寒窗十年不得中的原因也就清楚了,原來是由於主考官的狗私舞弊,他們早就有了“意中人”。該詩語言銳利潑辣,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要害所在,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全詩文情自然,比擬切至,妙用隱喻,而能使人心領神會,感到含蓄有味。詩的語言也頗有特色。三、四兩句自然流暢,猶如口語。一、二兩句瑰麗多姿,雕飾工巧。“懶修珠翠”、“眉月連娟”等寥寥幾字,把宮女姣美的形貌和懶洋洋的情態描繪得惟妙惟肖。愈寫出宮女之美,愈顯出“君王”之惡,是富有表現力的。詩中形象優美,除別有寓意外,仍然具有作為宮怨詩的完整的意境。方幹《贈進士章碣》詩云:“織錦雖雲用舊機,抽梭起樣更新奇”,這首小詩用的雖是傳統的比興手法,卻寫得新穎別緻,也可以說是“用舊機”織出的新“錦”。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17
2、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