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長門怨三首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宫殿沈沈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蝉鬓慵梳倚帐门,蛾眉不扫惯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旅次朔方
下一篇詩文: 邊城柳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⑴長門:漢宮名,漢武帝陳皇后失寵後居於此。後世常以為冷宮的代名詞。
⑵昭陽:漢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所住的地方。後世泛指得寵宮妃所居之處。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長門怨》這首樂府舊曲,從它的起因和來歷看,就是專門描寫和抒發宮怨的作品。劉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個人霸佔了無數婦女,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為青春虛擲、幸福無望而極端痛苦。出於對這些婦女的同情,出於對不合理的妃嬪制度的不滿,宮怨——或者直揭慘狀,或者代婦女舒怨洩憤,便成為古代詩人作家常常表現的主題之一。

  當然,同是宮怨,詩人所揭示的問題卻有多種,表現角度也頗多樣,具體方法更是變化無窮。劉皂的《長門怨》共三首,這裡選的是第三首。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寫失寵官人的形狀,後二句寫失寵宮人的心情,而重點則在後二句。例如,其一雲:“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將已斷的君恩與不斷的淚行作一鮮明對比。其二雲:“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達得強烈而明快。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點狡獪,前二句寫宮人慵懶之態:蟬鬢慵梳,蛾眉不掃,故意製造了一種輕鬆隨便的氣氛和“慣承恩”的假象。後兩句乃揭出宮人的內心痛苦。她的心事人們未必知道,實際上她是每日以淚洗面,這才使她成了 “一面殘妝”啊!由於採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藝術效果。

  宮怨詩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殘忍不合理,這是其價值所在。但這類詩總是把基點放在宮人失寵,望寵以及與得寵者的矛盾上,而往往並不從根本上觸動妃嬪制度。這又是其明顯的侷限性所在。
展開↧
詩文作者
劉皂
劉皂

劉皂(約唐德宗貞元年間在世),咸陽(今陝西咸陽市)人,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生平均不詳,約唐德宗貞元年間在世,身世已不可考。生活於中晚唐時代。代表作是《渡桑乾》(一名:旅次朔方)《全唐詩》錄存其詩五首。

3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