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贈趙協律皙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已叨邹马声华末,

更共刘卢族望通。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射魚曲
下一篇詩文: 夜出西溪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孫、謝二人關係密切,均為令狐楚、崔戎所知,我與你兩年中同居幕下,經歷了相同的歡樂,也體驗過同樣的悲傷。
我們二人已叨居聲華籍甚的同幕諸文上之末,同有聲名。我們同為安平公崔戎的表侄,就像盧諶之於劉理,族望相通,戚誼甚密。
有深恩於我們的令狐公已經榮居吏部尚書,迎賓的東閣仍然開放。我們的表叔安平公卻突然謝辭人世,追遊的往事永成陳跡,妓樂消沉,高樓已空。
歲暮天寒,我們在這裡相逢,而我正要西去,你卻將要東赴宣州,此情此景,真讓人難以忍受。

註釋
協律:協律郎,掌管音樂的官,正八品上,屬太常寺。據《舊唐書·王質傳》,王質於大和八年任宣州刺史,闢趙皙為從事。
孫公:晉人孫綽。
謝公:晉人謝安,與孫綽常有交遊。用來比作吏部相公與安平公也。
歌哭:悲喜。“歌哭處還同”者,意思是二年中兩家相聚,美輪美奐之下,未嘗暫有分隔。
叨:叨附,謙詞。
鄒馬:指漢代人鄒陽和司馬相如。
聲華:聲譽。
劉盧:指晉人劉琨和盧諶。
族望:名門大族。
南省:尚書省。賓館:東閣。
東山:指謝安。在浙江上虞縣西南。謝安未仕之前,隱居東山,每遊賞,必攜妓以從。此指崔戎已故,舊事皆空。
不堪:受不了。
西:西往京城。
東:東往宣州幕府。

參考資料:

1、鄭在瀛編著,李商隱詩全集 彙編匯注匯校,崇文書局,2015.08,第33-34頁

2、楊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詩選,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201-203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大和六年(公元832年)二月,令狐楚鎮河東,為太原尹、北都留守,義山二應進士試又為賈悚所不取。第二年,三應進士試,仍為賈竦所斥。三試鋒芒,皆受其挫,情緒自然消沉。年中,令狐楚人為吏部尚書,義山遂失如天平、太原幕府之因依;轉而謁崔戎。雖受戎憐愛,送其習業南山,而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卻因故、因病未能應試,隨崔戎至兗州,又遇戎病遽逝。

參考資料:
1、黃世中註疏,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 第4冊,黃山書社,2009.11,第2618-2619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本首詩是一首贈別詩。首聯謂己與趙曾同在令狐楚和崔戎幕府任職,同樂亦同悲也;頷聯謂己附趙之驥尾,且與趙有親戚關係;頸聯謂兩人同出令狐門下,曾受其恩,如今徒存賓館,崔戎已謝世,往事皆空;末聯謂歲暮相逢,往事不堪回首,握手言別,各奔東西。

  此辭淺意厚、情深之佳構,詩中涉及的四個人關係密切。令狐楚與崔戎是義山早歲受知者,然而崔戎此時已,令狐內徵,太原幕散。昔日與詩人同出門下、同處幕府、同受知遇、同有戚誼者,莫過於趙皙。如今為生計所迫,二人亦將勞燕分飛,一東一西。贈行之際,天涯淪落、漂泊無依之慨油然而生。

  首聯寫二人關係的密切:二人都認識吏部令狐相公與故尚書安平公,同在太原幕府呆了兩年,其間經歷了相同的歡樂,也體驗過同樣的悲傷。

  頷聯更深一層寫二人的相知:“已叨鄒馬聲華末”,是說二人才華相近;“更共劉盧族望通”,是說二人有親威關係。該詩至此都是寫二人的相同,看來是喜劇,但接下來的頸聯卻來了個突然的轉折:“南省恩深賓館在”,令狐相公雖是官運亨通,但是已離開太原幕府,二人失去安身之處;“東山事往妓樓空”,安平公已猝然謝世,追遊在他身邊的往事永成陳跡。

  尾聯則點明送行之題:時值年末,二人卻要分手,東西兩隔,讓人情何以堪,人世間事,恐再也沒有比這更令人難過了。這首詩的佳境在不經意流出而情摯意厚,不在辭之淺深。

  此詩音節瀏亮,語言流走,乍看似與傷悼崔戎、嘆息身世的內容不是非常諧調,然而細讀之下,才發現此詩於流走之中透出沉鬱悲涼,潛氣內轉,蘊含無限惆悵。

參考資料:
1、楊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詩選,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201-203頁
展開↧
詩文作者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死後葬於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於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56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