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說音樂能夠促進植物生長?

“對牛彈琴”,它的意思就是講話時不看物件。在實踐中可以證明,在養牛場與養雞場時常播聽音樂,卻可以刺激乳牛多產奶,使母雞多生蛋。所以,“對牛彈琴”並不是徒勞無功,卻是一項增產的措施。


牛是一種高等動物,它具備聽覺與完整的神經系統,對牛彈琴可多產奶是能夠理解的。音樂能不能刺激植物的生長呢?回答也是肯定的。


印度曾有一位科學家,常常在花園裡面拉小提琴,或是放幾張交響樂唱片,時間長了,園子中的花木就長得特別的旺盛。之後他正式的做起了試驗:在一塊1畝左右的稻田中,每天要播放25分鐘交響音樂。一個月後,他便發現,這塊田地的水稻的株高超過30厘米,比相同面積可沒有聽過音樂的水稻,要長得更為茂盛與茁壯。


音樂的“知音”,又何止是水稻呢。假如每天早晨都給黑藻播放25分鐘的音樂,不滿10天,黑藻就可以繁殖得“子孫滿堂”。含羞草在每天早晨“欣賞”了25分鐘古典歌曲之後,就好象心情更加舒暢似的,生長的速度顯著的加快了。灌木受到了音樂的刺激之後,也會變得枝繁葉茂。根據觀察,菸草、鳳仙花與金盞菊等都對音樂有著“靈感”。


音樂能夠促進植物生長是因為聲波刺激的作用。我們都知道,植物葉片的表面分佈了許多的氣孔。氣孔是植物和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與蒸發水分的一個“視窗”。當音樂播放之後,音樂的旋律經過空氣傳播會產生有節奏的聲波,這振動刺激植物葉片表面的氣孔,可以增大氣孔的開放度。氣孔增大之後,植物增加吸收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使得光合作用更加的活躍,合成的有機物質不斷增加了;與此同時,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得到了增強,為了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更多的能量,這樣植物就顯得生機勃勃了。


當然,植物對音樂也會有選擇的。一般來說,聲音尖脆,振動頻率很快,刺激的效果就較好。比如,有一些國家採用了高頻率的超聲波(每秒鐘振動大約在2萬次以上,超過了人的聽覺的範圍)用來刺激馬鈴薯、甘藍、麥類、蔬菜和蘋果以及其它的樹木,全都獲得了顯著的增產的效果。但是,植物對超聲波並不是全是多多益善的。實踐證明了:少量的超生波可以刺激細胞的分裂;中量的可以抑制細胞的分裂;大量的就會引起細胞的死亡。


音樂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科學家受到了啟迪:假如摸索出各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對於音樂的愛好,再創造出適合於它們所需的各種樂曲,不就可以進一步的提高農業的產量了嗎?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