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已經發現了千億個星系。我們知道宇宙中除了銀河系外,科學家又發現了10多億個恆星系,我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因為被銀河系裡的塵埃、氣體所遮擋,至今科學家們利用最先進的天文觀測裝置看到的最遠星系大約為150億~200億光年。有些河外星系的外形呈橢球狀,質量一般是太陽質量的10~200億倍,密度較大,星多氣少,科學家們把它們叫做橢圓星系,絕大多數河外星系的密度較小,經過高速旋轉而變為扁盤形的,外觀如同水中的旋渦一樣的星系,科學家們把它們叫做旋渦星系,銀河系就屬於這一類的星系,也有核心部分像一個棒狀,兩端有兩條方向相反的旋臂叫做棒旋星系。還有一些是不規則星系,這種星系亮度較弱,形狀小,所以我們不容易發現它們。
到底是由什麼物質組成星系中的旋渦呢?科學家們分析認為:由於某種原因,軌道出現密集現象,就形成了旋臂的圖案。科學家們分析說:當恆星圍繞星系中心旋轉時,旋轉速度和空間單位體積質量都是波動變化的,一旦運動慢時恆星就會密集,一旦運動較快時恆星間距離就稀疏。空間物質的疏密變化影響了恆星運動速度,形成了旋臂。
不光河外星系內部的恆星在圍繞星系中心不斷運動,而整個星系作為一個整體也在運動,星系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加大,使宇宙不斷在膨脹。星系在宇宙中的分佈是不均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