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6年,正是幹隆皇帝八十大壽,宮廷特地為他舉辦了盛大壽慶。當時全國各地有名的戲班子都紛紛趕往京城獻藝祝壽。其中,江南徽班的演出非常精彩。皇帝和百姓們看了都連連叫好,於是徽班就留在了北京。後來,徽班和來自湖北的漢班同臺演戲,相互取長補短,並吸取其它劇種的特長和北京方言的語音特點,彙整合了一種嶄新的戲劇聲腔,叫做“京調”。用京調演唱的戲劇,也就被稱為“京劇”。因此說,我們今天所聽的京劇,就是從二百多年前的徽班、漢班演變過來的。
京劇的藝術特點是:曲調時而高亢雄壯,時而卻委婉動聽;臺詞念起來有板有眼,節奏感很強。除了唱和念以外,京劇的舞蹈動作和武術技巧也十分出色。更厲害的是,它在舞臺上不擺任何東西,僅憑人的手勢或動作來表現出東西的存在。比如,一根鞭子一抖代表戰馬奔騰,雙手一推代表開門等動作,可以讓觀眾真實地感到馬和門的存在,效果極佳。另外,在演員的分工、化妝等方面也有許多特色,這裡就不詳細說了。
由於京劇歷史悠久,藝術水平高,幾百年來又出現瞭如梅蘭芳、周信芳等知名演員和《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著名劇目,所以它成了全國最大的劇種。它在國際上也極有聲譽,許多國家紛紛派出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京劇,還上臺演出呢。京劇被稱為“國寶”,實在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