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趙匡胤要“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宋代的開國皇帝。屬涿郡(今河北涿縣)人。

趙匡胤本來是後周太祖的屬下,後周時擔任殿前都點檢,統率禁軍。同時兼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960年正月,趙匡胤由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於是建國號為宋,建都為開封(東京),改元建隆。

宋太祖即位第二年就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朝中大將的兵權,又用“先南後北”的方法繼續進行周世宗開創的統一事業。到開寶八年,除了吳越、北漢與漳、泉二州外,五代十國時的各個割據政權都被殲滅。然後,宋太祖進行軍制改革,取諦禁軍的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的職位,讓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司,分別帶領禁軍,各不相屬。讓樞密院管理全國軍隊的軍政。三衙統領禁軍,卻沒有發兵權,樞密院雖然有發兵權,卻不統領軍隊,兩者都互相牽制,都聽命於皇帝。他取消節度使兼領附近許多州(支郡)的制度,讓中央派送文臣擔任知州、知府。他沿用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在幹德三年時,他下令各州,賦稅收入除了留一小部分用作必要的開支外,其餘全部都上繳中央政府,調運開封或者指定地方。

宋太祖的一系列舉措,基本上結束了自唐安史之亂以來持續了200年的藩鎮割據情況,固定了趙宋王朝的統治。

宋太祖死於開寶九年,葬在永昌陵(今河南鞏縣西南)。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為太祖。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