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說唐玄宗時期唐朝最繁榮?

唐玄宗開元年間,經濟繁榮,社會相當安定,文化昌盛,國力強大,從而達到了唐朝繁榮的高峰。社會生產經過由唐高祖、唐太宗到唐玄宗100年的恢復發展,最終達到了新的高峰,糧食布帛產量很多,是時“四方豐稔,百姓殷富”,國家倉儲盈滿,以至於“左右藏庫,財物山積,不可勝較”。詩人杜甫也在《憶昔》詩中描寫開元時期繁盛情況就曾說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此詩儘管有些誇張,可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

在生產恢復發展的基礎上,開元年間物價十分低廉而且平穩。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東都鬥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以後,一直到天寶末年,物價達到長期穩定,“兩京鬥米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二文”。物價低廉平衡對社會的安全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唐朝戶口也快速增長。在武德年間,全國共有戶200萬,貞觀時已增至300萬,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上升到380萬戶,武則天末年神龍元年(705年),全國共有戶615萬,有人口3714萬。而且到了開元、天寶年間,人口增加速度更快,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全國戶增加到891萬,口達5291萬,這就是唐朝人口統計的最高數字,因為有很多的逃戶不在簿籍,因此政府統計的戶口數比實際戶口數要低一些。根據估計,天寶年間全國實際戶數最少有1300萬至1400萬,如果按一戶五口計算,唐朝全國大約有6000萬到7000萬人。墾田面積根據其估計大約有800萬到850萬頃左右,稍微多於西漢的最高墾田數字。

開元年間,一大批文學家、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都先後湧現出來了,著名的有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崔顥、王昌齡,書法家顏真卿,畫家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史學家劉知幾、吳兢,科學家一行,從而使開元年間文化呈現出空前繁榮昌盛的景況。

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唐朝從契丹手中收復了遼西二十一州,並且重置營州都督府,漠北拔也古、新羅、回紇等全部重新歸順唐朝。在西北,唐朝收復了碎葉城;並且打敗了吐蕃、小勃律,通往中亞的道路又重新被開啟了,唐朝對西域的主權恢復了,唐朝的聲威也遠播西亞。日本以及朝鮮半島與唐朝的聯絡頻繁。

“開元盛世”是唐朝百餘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廣大勞動人民辛勤勞動所創造的。它的出現,和唐皇朝統治者壓榨勞動人民是分不開的。伴隨著唐玄宗後期統治逐漸趨向腐敗,各種社會危機也開始進一步暴露出來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