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生命的不斷演化歷程中,重力一直是自古不變的參與者。太空飛行,特別是超過月球空間的深空飛行,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長期失重。
30餘年的大量宇航史已經向人們證實,短期、或近地空間的宇航活動一般會造成宇航員的“太空運動病”:頭暈、出虛汗、流涎、噁心、嘔吐等;在行為上,可以使視覺、聽覺、位置感覺等失調,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也可以使心血迴圈系統失調,從而使下身血液湧向胸部和頭部,上肢出現浮腫,雙腿明顯變細現象等。但這些症狀一般都會在宇航員返回地面後慢慢消除。
最令人擔心的骨質疏鬆。我們的骨骼(包括肌肉)長期以來為了適應地球引力,產生了一種“反地球引力”的機能。一旦進入失重的太空環境,這些能力就會全部消失,從而使肌肉發生萎縮,骨骼中的礦物質逐漸減少。它受損害程度與在太空逗留的時間有重要關係。過長的失重時間也會造成骨骼的永久性損傷,十分容易導致骨折。此外,鈣的大量流失也可以加劇骨質疏鬆,從而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失重還能使腦垂體分泌激素的數量逐漸降低,這樣會削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以及免疫功能。垂體細胞的太空試驗已經證實:失重導致它們分泌的激素只有地球上的1/2,因此與失重作鬥爭依然是未來宇航醫學的重要任務。
熱門工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