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徽墨是墨中之冠?

墨的歷史基本上與筆的產生相一致。人們發現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上描有黑色紋樣,接著在甲骨文上發現有墨寫的痕跡。但是,那時古人所使用的墨,只是漆、天然石墨等等。直到東漢年間,才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制墨作坊,製造出正式的墨。五代時,易水墨工奚超和兒子奚廷圭搬遷到歙州(今歙縣),對制墨技術進行了改良,精製了“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貢墨,並受到南唐後主李煜的常識,賜姓李氏,從此名滿天下。宋代,安徽歙州被改名為徽州,因此便有徽墨之稱。宋、明兩代的徽墨基本分松煙、油煙兩種,在那段時期流派紛相出現,名工也相繼出現。清代制墨的數量和質量又超過了歷代水平,並且向“精鑑墨”(即專供鑑賞的墨)和“家藏墨”(多用收藏或饋贈品)的狀態發展。清代以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四家為代表,他們所制的墨不僅質量精絕,而且還極具藝術價值,使徽墨之名流傳至今,聞名中外,成為墨中之冠。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