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可以“滴血認親”?

在豐富多彩的社會里,會有許多複雜的問題。有時為了認清真偽,就會求助於科學。

我國古代有一個故事說:親兄弟從小時候分離,想相認又難辨真偽,於是各自刺血滴在碗裡,血滴凝在一起就是親人,凝不到一起就不是親人。

古代的“滴血認親”方法並不科學,更不能成為法律依據。可是在今天,這種事就比較容易處理了,法醫學上有“親子鑑定”的這項內容。

有一對夫婦,領著女兒到法醫那兒去鑑定親子關係。透過血型檢查,肯定了其父女的關係,消除了夫婦之間的猜疑。

在上海,近幾年來就做了200多個“親子鑑定”,減少了很多家庭悲劇和冤假錯案。根據記載,喜劇大師卓別林也曾經被誣陷過。

有一位女演員說腹中的孩子是卓別林的,可卓別林堅決不承認。後來就是血型鑑定幫助卓別林擺脫了誤會:證明孩子不是他的。

倫敦《秦晤士報》在1984年登出的廣告曾經很轟動。一位有錢人要尋找40年前情人肚子中的孩子,可那情人早就去世了。有錢人未見過也不知孩子是男是女。廣告登出後,有3位女士都說自己是他的女兒,她們又並不相識。因為孩子的母親已經死了,通常的血型鑑定就遇到了困難。

法院只好再登廣告,答應以2萬英鎊酬謝能識別誰真誰假的人。最後英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一位專家利用測試血液中的“DNA指紋”法,幫助認出了富翁的孩子,而另兩個卻是她的同母異父的姐妹。

因為戰爭而失散多年的日本在華的孤兒,也有透過血型鑑定這一途徑確認親屬關係的。可是,日本卻發現了違反血型法則的生育案例,也就是B型母親和O型父親竟然生出了A型血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科學家正在研究。儘管這樣,血型鑑定仍被人們認為有99%以上的可信賴性。

而發現血型這一重大秘密的蘭德斯坦納也沒有料想到,血型不僅為安全輸血提供了可靠的條件,還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可靠的“認親”方法。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