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歲試兒”,又稱為“抓周”或者“抓歲”。
《紅樓夢》裡第2回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在賈寶玉週歲時,他的父親賈政要試試他將來有什麼志向和前途,於是就對他進行了週歲測試,並且把這件事當做相當重要並且十分隆重的一件大事。於是家人在賈寶玉面前擺放了各種物品、用具,任其抓取。“沒料到他一概不拿,伸手只抓些脂粉釵環。”賈政見狀大怒,說:“將來酒色之徒耳”!因此,日後他對賈寶玉要求甚嚴,以至後來有了怒打寶玉的事。
週歲試兒並不是賈政的創見,早在南北朝時就曾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顏之推,他十分關心兒童心智的發展,而且對民間關於週歲試兒的做法做出了總結。《顏氏家訓》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一週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兒之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這裡的“發意所取”是指看週歲的嬰兒喜歡什麼,抓取什麼,來表示將來的志向和前途,以及是貪是廉,是智是愚。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傳鼎先生曾在講到江南“週歲試兒”做法時說過,在他幼兒時,故鄉也曾保持著這種風俗。但林先生對顏之推的“以驗貪廉”有著不同看法,他表示“至於貪廉是否可驗,當予存異。”而對其“以驗智愚”,同意是言之有理的。其根據是兒童在週歲階段的認知活動主要是透過用手來操作的,這種認知活動是在視覺的直接引導下進行的,因為視覺如果不靈敏,就無法引導手的操作,如賈寶玉抓了脂粉釵環,這是因為脂粉的顏色很鮮豔,釵環也一定是金光燦燦的,像這種視覺的強烈刺激物,當然比較容易引起生性活潑,目光敏銳的嬰兒的注意。林先生還認為:“這種嬰兒的感覺——運動發展的特徵,以實物為材料的近似標準的測驗方法,應該說是外國學者格塞爾1925年制定的嬰兒發展量表的前導。”同樣也可以說,這是對嬰兒期孩子進行的第一次智力測試。但是這種測驗,如果說與智商高低有著絕對的直接關係,那倒也未必,賈政週歲試兒的主要目的,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好象是在測試事業上的目標。其實,這種設想也未必適合。“抓周”的價值在哪呢?當代一些學者研究了色彩同性格的關係,發現像喜歡紅色、黃色的孩子性格多半是健康的,喜歡黑色、藍色的孩子,則容易出現性格不健康的現象。可見,年輕的父母不如用一些帶有不同顏色的“物品”來測試一個小寶寶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