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會有七巧板?

七巧板也叫“益智圖”,依據近代數學史專家詳細研究,七巧板發明的年代大約為明、清時期,它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國外也十分重視。歐美人稱它為“唐圖”,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tangram”這個英文單詞正確譯法應是“蛋圖”。從前我國東南沿海的水上居民被稱做蛋家,因而在明清兩朝,備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以及歧視,七巧板就是他們的創造。

從公元1803年一直到現在,用七巧板拼搭成的圖案大約有成千上萬,但是七巧板的問題大致能分為三大類:

1.模擬人、動物或其它實物。圖案風趣,有相當高的藝術意境;

2.研究七巧板的一部分或整個,或者用幾副七巧板來拼一些幾何圖形,如果拼不成功,就要給予證明;

3.用七巧板研究組合中的某些數學問題。所以七巧板與電子計算機、程式設計技術和人工智慧都有密切的關係。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