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張擇端又字正道,是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小時候,到汴京讀書,後來專門學習繪畫,在宣和年間(1119—1125年)時為翰林圖畫院待詔。《清明上河圖》就是他的作品。

《清明上河圖》可以說是中國繪畫中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它作於1100到1125年之間。描繪了清明節汴京城外沿河兩岸的生活場面。畫面全長528.7厘米,高24.8厘米,絹本淡色。畫卷一展開,我們就像跟著攝像機的鏡頭,從城外的河邊逐漸向市裡走去,過了橋,再穿過城門,來到了熱熱鬧鬧的集市中心。作者在繪畫時運用移動透視的方法、近大遠小法和淡淡的光影,因而使畫面顯得引人入勝。

這副作品真實、具體、生動、細緻地描繪了北宋都市生活的各個場面,他們當中已經有很多在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等史籍中得到了證實。畫家感興趣的,當然是集市中的各種買賣以及各式各樣的人,和城中的各種建築物:酒樓、藥鋪、香鋪、茶鋪、弓店、當鋪,以及各種攤販:做車輪的木匠、賣刀剪的鐵匠、賣桃花的挑擔……這幅畫的中心是虹橋。橋上有不同的人,有騎馬的、乘轎的,人山人海,十分熱鬧;橋下,船工們正駛著大船透過橋洞,船頭有人在看船行駛的方向,而船兩邊的一人則用力地划著船,氣氛讓人覺得緊張。橋上的人在大聲叫喊著,而船上的一人則繃緊了所有的神經,使出了全身的力,確保安全地透過橋洞——總之,《清明上河圖》以它那高度的繪畫技巧,使那些錯綜複雜和引人入勝的畫面,成為永久性的歷史記憶。

《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是極高的,成就是偉大的。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密、人物眾多、場面熱鬧,在中國繪畫史上是少見的。它有繪畫的工穩與準確,同時又有寫意點染的特色。這種工寫併兼的人物畫傳統,《清明上河圖》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因而在此之後,人們用了各種方式複製它,南宋和明代的摹本最多。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