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指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地殼運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但是,地殼為什麼會運動,並且產生象地震這樣的運動呢?
地震 – 表現
地震發生時,最基本的現象是地面的連續振動,主要特徵是明顯的晃動。極震區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這是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向地面傳來,縱波首先到達的緣故。橫波接著產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
地震成因
關於地震成因的假說有以下幾個:
1、斷層說:是指板塊漂移導致地應力積累,其應變能量破壞了岩層,導致岩層斷裂而發生地震;
2、岩漿說:指地下岩層導熱不均,部分體積膨脹導致岩層斷裂而發生地震;
3、相變說:指地下物質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結晶狀態發生了改變導致體積變化引發
地層斷裂,產生地震;
4、氣爆說:岩漿滲入岩層引發地層中可燃氣體爆炸,產生地震;
5、彈性回跳說:地殼受擠壓彈性形變,反彈回來產生地震;
6、核爆炸說:地殼下面核原料達到臨界值發生天然核爆炸;
7、地下雷暴說:指地層中熱壓電效應產生的電場及其感應電場之間發生劇烈放電,形成地下雷暴,產生巨大爆破力,導致地震。
2、岩漿說:指地下岩層導熱不均,部分體積膨脹導致岩層斷裂而發生地震;
3、相變說:指地下物質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結晶狀態發生了改變導致體積變化引發
地層斷裂,產生地震;
4、氣爆說:岩漿滲入岩層引發地層中可燃氣體爆炸,產生地震;
5、彈性回跳說:地殼受擠壓彈性形變,反彈回來產生地震;
6、核爆炸說:地殼下面核原料達到臨界值發生天然核爆炸;
7、地下雷暴說:指地層中熱壓電效應產生的電場及其感應電場之間發生劇烈放電,形成地下雷暴,產生巨大爆破力,導致地震。
地震型別
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的特點是活動頻繁,延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破壞性強,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指火山活動引起的地震。這種地震可以是直接由火山爆發引起地震;也可能是因火山活動引起構造變動,從而發生地震;或者是因構造變動引起火山噴發,從而導致地震。因此,火山地震與構造地震常有密切關係。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佈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誘發地震
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而引起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隕石墜落、油井灌水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水庫地震。水庫蓄水後改變了地面的應力狀態,且庫水滲透到已有的斷層中,起到潤滑和腐蝕作用,促使斷層產生滑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水庫蓄水後都會發生水庫地震,只有當庫區存在活動斷裂、巖性剛硬等條件,才有誘發的可能性。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日本地震
成因新說
地震核變成因論:地震是地幔中核變的及時效應在地殼上的表象。
地幔的長期沉澱、析出、分層,在地球深處形成較純淨的核裂變(如鈾等)物質圈,同時由於地幔的長期析出或內部物質的生成析出或地幔對地表的液態、氣態物質(如海水、石油、空氣等)的吸入、熱解,在地幔的上層(地幔、地殼之間)聚集了較為純淨的核聚變物質(如氫等)。地幔的對流造成核裂變物質相遇,以超過臨界體積,發生核裂變,(如果此時附近存有核聚變物質)進而引發核聚變,產生瞬間極速膨脹,反彈地殼產生縱波,縱波拉伸地殼產生橫波(尚未證實)。
地震分佈
地震活動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週期性。表現為在一定時間段內地震活動頻繁,強度大,稱為地震活躍期;而另一時間段內地震活動相對來講頻率少,強度小,稱為地震平靜期。
世界地震分佈圖
地理分佈(地震帶)
地震的地理分佈受一定的地質條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規律。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形成地震活動活躍的地震帶。全世界主要有三個地震帶: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環繞地球中的太平洋板塊,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經臺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直至紐西蘭,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躍的地區,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5大地震,4次在這。本帶是在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上。
二是歐亞地震帶,大致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緬甸經中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帶是在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上。
三是中洋脊地震帶,包含延綿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極海的中洋脊。中洋脊地震帶僅含全球約5﹪的地震,此地震帶的地震幾乎都是淺層地震。
中國地震主要分佈在五個區域:臺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