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縣西南。它北瀕長江,南接黃山,西界貴池水,東臨太平湖。在周圍百餘公里的範圍內山勢奇秀,怪石嵯峨,銀瀑飛泉,古松竹海,其景色之瑰麗使唐代詩人劉禹錫驚呼“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則贊之為“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連元代皇帝圖貼睦耳到現場一遊也給予了“今日五溪橋上望,畫師猶自欠功夫”的評語。
九華山不僅是風光秀麗的皖南著名風景區,而且還是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佛教名山。它從公元8世紀中葉闢為地藏王菩薩道場以來,歷經宋元明清千餘年的時間,寺廟規模越來越大,“香火之盛甲於天下”。隨著歷代帝王的封贈題名,文人學士的詩文讚頌,九華山的名氣與日俱增,從而獲得了“蓮花佛國”之稱。
號稱“佛國仙城”的九華街是九華山廟宇寺庵的中心區。20餘座寺廟分佈在2.5平方公里的盆地之中。
九華街盆地是一個朝北開口的圈椅狀山間盆地。其形成過程大致是這樣的:一條中龍山———九華街斷裂自南向北縱貫而過,給流水侵蝕創造了條件。在長期侵蝕作用的影響下形成了凹形窪地,成為河流上游的集水區。第四紀冰期中,這塊窪地又成了理想的積雪地區,從而成為冰川的搖籃,孕育了冰斗冰川。在冰川作用之下,刨蝕成三面環山的盆地,冰川消融後又經流水沖刷改造,終於塑造成今天的地貌形態。
九華街建築密集而自成體系,具有獨特的“佛國”景觀。所有寺廟都是圍繞九華山的開山寺———化城寺為中心而展開佈局,民房與禪院相間,山村小街與宗教建築並存,形成了一種既有莊嚴濃郁的佛國氣氛,又有活潑清新的田園氣息的特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