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負離子”淨化空氣靠譜嗎?

有一個空氣清淨機的廠商這樣介紹自己產品的原理:“空氣分子俘獲電子後,會變成負離子。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極為有益,被譽為空氣中的‘維生素’。空氣負離子能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它在森林、瀑布、湖泊、海洋等自然環境中的濃度特別高,所以人們在這些地方會感覺到頭腦清新,呼吸舒暢。空氣負離子能還原甲醛、香菸等各種大氣汙染物,殺滅細菌,中和帶正電的空氣飄塵,使空氣得到淨化……”這是真的嗎?

自然界有沒有“負離子”

關於“負離子”的說法,最初來源可能是日本。某幾位有創意的商人發明了“負離子”這個概念,並炮製了各種研究證據,鼓吹“負離子”的健康功效。事實如何呢?首先,我們來看一看自然界裡有什麼東西可以帶電。

在乾燥環境中穿、脫衣服會被靜電打到,我們知道固體是可以帶電的。雨雲間會放電產生閃電和雷鳴,我們知道液體小滴也是可以帶電的。這些帶電的固體和液體確實可以在自然界中存在很長時間。

但是氣體分子不一樣,它們難以抓住電子。要讓氣體帶負電,需要高溫、強電場或高能光子,把氣體電離,釋放出足夠多的電子。有一些容易吸附電子的氣體分子,比如氧氣、水、六氟化硫等,會在這種電離環境中帶上負電。但這種狀態是不穩定的,一旦去掉電離源,電子的密度降低,這些氣體很快就會失去電子,回到不帶電的狀態。所以“負離子”氣體分子,在自然界中是不能穩定存在的。只有雷雨時可能會短暫地產生一些負離子,而森林、瀑布沒有電離源,不可能有高濃度的負離子。

那麼,即使自然界不存在穩定的“負離子”氣體,那麼我們透過人工電離空氣來生產它們好了。可是你確定,這種帶電的空氣是你所想要的嗎?

負離子有什麼用

電離空氣時產生的“負離子”,即帶負電的氧分子,能夠變成氧化能力很強的超氧離子自由基,它倒是可以用來收集帶正電的灰塵,可以和一些有害氣體反應,也會殺死致病微生物。但它不會分辨是正常的人體細胞還是有害的微生物,凡是碰到細胞,寧可錯殺也不會放過。電離空氣的過程中還會產生臭氧。臭氧也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對呼吸道有灼傷作用,是夏季城市中的主要汙染物,其殺傷力不弱於PM2.5,可能讓你肺部灼傷、頭痛眼痛、哮喘發作。

要想靠負離子來消除顆粒物的汙染也不靠譜。如果不斷向空氣中釋放電子的話,會讓空氣中的固體和液體小顆粒帶電。帶電的顆粒容易被門窗傢俱吸附,讓它們蒙上一層灰。可想而知,如果這些顆粒進入呼吸道,會比不帶電狀態更容易吸附到呼吸道壁上。當然,如果在負電極附近再設定一個正電極就可以吸附這些負電顆粒了,但這種情況下,空氣中已經沒什麼負離子,也和廠家的宣傳差之千里。

2003年,美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消費者報告”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用“負離子”淨化空氣的產品不給力。一個負離子空氣清淨機的生產商急了,把這份報告的出版商消費者協會告上了法庭。法院調查後說,報告說的沒錯,負離子淨化空氣就是不給力嘛。200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方法院判決該公司敗訴,並要求該公司向消費者協會支付52.5萬美元的訴訟費。

所以“負離子”確實可以殺菌,可以吸附塵埃,但用於空氣淨化並不給力,遠不像廠家宣傳的那樣有效。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