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月亮會變圓變缺?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形狀在觀察過程中會不斷變化,有時呈現圓形,有時則呈現缺月的形態。這種變化是由月球繞地球運動和太陽照射角度的改變所引起的。
首先,我們知道地球繞太陽運動,而月球則繞地球運動。當月球繞地球運動時,太陽光會照射到月球的表面。月球沒有自己的光源,它所反射的光都來自太陽。當太陽光直接照射到月球的正面時,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圓月。這時,月球、地球和太陽幾乎處於一條直線上,被太陽光照亮的一面完全對著地球,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整個月圓。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相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會發生變化。當月球繞地球運動到一定位置時,太陽光會照射到月球的側面,只有一部分的月球表面能夠被太陽照亮,而我們所看到的就是月球的缺月形態。這時,太陽、地球和月球也不再處於一條直線上,太陽光只能照射到月球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則處於陰影中。
月亮變圓變缺的週期被稱為月相週期,大約是29.5天。這是因為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是365.25天,而月球繞地球一週只需要27.3天。所以,當地球繞太陽運動一週後,月球並沒有完成一整個繞地球的運動,所以我們看到的月相會有所變化。
總結起來,月亮會變圓變缺是由於月球繞地球運動和太陽照射角度的改變所引起的。這種變化是地球、月球和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導致的,形成了月相的週期性變化。我們透過觀察月相的變化,可以瞭解到地球和月球的運動規律,這也是人類對宇宙執行規律的一種認知。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