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南北朝劉義慶編)《德行篇》中有一段關於王恭的故事。《晉書·王恭傳》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這王恭,字孝伯,東晉時人。他有個朋友名叫王忱,他倆都曾在宮中擔任過太子的老師。
有一次,王恭同他的父親“光祿大夫”王蘊一起遊會稽(今浙江紹興)回到都城。王忱去看望他,見他坐的是一張六尺長的新竹蓆。王忱想:這樣漂亮的竹蓆,一定是從會稽帶回的特產,而且帶回的一定有不少。王忱越看越喜愛,便開口要王恭送他一張竹蓆。王恭當即應允,就把自己坐的這張新竹蓆送給了王忱。
其實,王恭的生活比較儉樸,竹蓆也就這麼一張,送給王忱以後,自己只好坐舊草墊。(晉朝人不習慣坐凳子)
王忱知道後大吃一驚,連忙到王恭家去表示歉意,他對王恭說:“我以為你帶回的新竹蓆總不止一張。”王恭笑道:“我平生無長物。”
“無長物”——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窮,除一身必不可少的東西而外,沒有別的多餘之物了,就叫“別無長物”,或“身無長物”、“一無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