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有一位秀才,姓崔名郊,詩和文章都寫得很好。他姑母家有個婢女,長得端莊美麗,而且天賦歌喉,唱得非常出色。崔郊很愛她,她對崔郊也很敬慕。他姑母並不知道這件事,由於家境貧困,竟把這個婢女賣到一個大官的府第裡去了。崔郊非常想念她,但是大官的府第,怎能讓普通人隨便進去,而官家婦女又難得出門,崔郊因此沒法見到她。直到有一年的清明節,崔郊才偶然見了她一面。只見她日夜想念的人站在一株柳樹下。好久不見,更覺得美麗可愛了。可是,她現在是官家的人了,崔郊不敢走到跟前去,她也不敢招呼他,兩人的四隻眼睛,只好遠遠地互相望望而已。崔郊十分悵惘,吟詩一首道: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這段故事,被收集在唐朝範攄編的《云溪友議裡》。
形容舊社會官家富戶的門禁森嚴、府第很深,外人沒法知道它裡面的情況,就叫做“侯門如海”。形容情人或好友彼此分離後,竟象過路的陌生人一樣不相識了,叫做“蕭郎陌路”,或“陌路蕭郎”。(蕭郎,是女子對情人的稱呼;也是唐時對男子的泛稱。唐時,也泛稱女子為蕭娘)。